情绪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情绪的一般概念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以主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当客观事物或情
境(不)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肯定(消极否定)的情绪
情绪是·一种混合的心理现象
生理唤醒
是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
生理的变化更多地由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较少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
情绪的功能
适应功能
情绪直接反映着人的生存状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晴雨计
动机功能
它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任务。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的维度是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如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
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具有两极性,即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分类
情绪的几种分类
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先天就有的。基
本情绪具有特定的外显表情、内部体验和神经
机制。
复合情绪是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的。
例如,愤怒、厌恶、轻蔑组合成敌意,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组成焦虑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与回避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
适度的消极情绪有时是有益的
适度焦虑可以使得思考力亢进,反应速度加快,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强烈而持久的消极情绪是有害的
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认识范围缩小,不能正确评价行动意义及后果,自制力降低,效率低
抑郁
抑郁是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复合性的情绪
抑郁症主要有三方面的障碍:心境障碍,思维障碍和躯体功能障碍。
焦虑
表现出提心吊胆、紧张不安等,与焦急、忧虑、恐惧等交织在一起。
适度的焦虑对学习或工作有利,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付环境的压力
情绪状态及其分类·
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
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有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通常由重大事情引起,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突如其来的危险引起的异常恐惧等。
激情常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如暴怒,心跳加快、血压升
高、怒发冲冠等。
对人的影响
消极:激情状态下,出现“意识狭窄”的现象,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
析能力下降、自控能力减弱。
应激
应激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
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发事变时,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
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
身心状态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就是应激状态。
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如呼吸、心率、肌肉上的变化)称为适应性综合征
阻抗阶段:生理机能进一步变化,如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以充分动员人体潜能,对付环境突变。
衰竭阶段:刺激如果依然存在持续很长时间,阻抗继续发生,但适应能力已经用尽,导致适应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
情绪与脑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前额皮层
PFC各部分与情绪相关。左侧与积极感情有
关;右侧与消极感情有关。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控制躯体的随意活动
以由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所形成的神经回路为基础的生理反馈系统,
它支配和调节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
情绪与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
没有分泌管的腺体。它们所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直接进入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由血液和淋巴液将激素输送到全身。
外分泌腺
是一类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不进入血液,且由导管流
出。如唾液腺、汗腺、皮脂腺、胃腺、肠腺、肝等。
焦虑和恐惧会导致冒汗,抑制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的活动。
表情
面部表情
人物
达尔文
不同的面部表情都是天生的、固有的,并且能为全人类所理解
但是,也有研究发现面部表情的识别有地域的、种族等文化差异
情绪理论
情绪的早期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观点
情绪的产生是由于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这种生理变化进而引起情绪和
情感体验。
反对证据
身体变化,很多是一般生物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和不同的情绪并没
有一一对应关系。
合理之处
它注意到了生理因素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涉及到了情绪的实质问题
之一。
坎农--巴德学说
观点
情绪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当刺激作用于个体感官的时候,引
起的神经冲动传到丘脑,然后分成两路,一路到大脑产生主观体验,一
路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生理变化,使机体进入应激准备阶段。
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评价
不能解释一些情绪现象,例如,有人切除了去皮层动物的全部丘脑,动
物仍有愤怒的反应,因此情绪控制中枢在丘脑的观点并不准确
早期的生理学理论都强调生理变化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情绪的认知理论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
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境一评
估一情绪。
首先有的是刺激,必须要有刺激才能产生情绪,有了刺激以后我们的大脑一定要对这个刺激进行评估,评估它到底是对我们是有害的还是有利的,评估完了后才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同一刺激情情境增多,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个体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理论模式:
刺激——感受器——丘脑——大脑皮层(进行评定,形成一
种态度,如恐惧就要逃避,愤怒就要攻击等)——丘脑交感神经——内
脏、血管——感觉——反馈到大脑皮层(获得情绪)
评价
提出情绪是通过刺激情境的认知评价才会产生,既强调了生理因素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又强调了认知因素的作用,是情绪理论的一大突破。
强调了环境、认知、行为等多个因素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认知因素
是最重要的
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理论
观点
情绪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与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
结果
实验证明,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经验。
三个亚系统
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对外部产生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期望。
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即认知比较器。
情绪唤醒模型
核心
认知
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
储存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
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
个体利用过去经验和当前的环境对自身唤醒状态做出合理的解释,正
是这种解释(认知性因素)决定着产生怎样的情绪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观点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
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
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在情绪活动中,人需要对刺激事件与自己的关系进行不断评价:
初评价
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如认为对自己有贬低和攻击性,就会出现愤怒的情绪。
次评价
人对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包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
的程度等;经验起重要作用。例如,受到侵犯或伤害时,是采取攻击还是防御行
为,这取决于人们对刺激事件的判断。
再评价
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
馈性行为。如果再评价结果表明行为是无效的或不适宜的,人们就会调整自己对
刺激事件的次评价,甚至初评价,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人物
伊扎德
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情
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
互作用
观点
情绪是分化的,不同情绪具有不同的适应功能
他假定存在10种基本情绪,即兴趣、愉快、惊奇、悲伤、愤怒、厌恶、
轻蔑、恐惧、害羞与胆怯,它们组成了人类的动机系统
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格是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
和动作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
其中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人
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情绪的主观成分
体验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制,是驱动有机体采取
行动的力量
情绪具有动力性,它组织并驱动认知与行为,为认知和行为提供活动线
索
情绪自身也是一个复杂系统
情绪包含神经生理、神经肌肉/表情行为、情感体验三个子系统
它们
相互作用和联结,并与认知、动作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
其它系统的相互作用。
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的定义
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
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唤醒水平的调节
情绪调节包括个体对高、低唤醒水平的调节。
包括削弱或去除正在进行的不适当的情绪,
激活需要的情绪,掩盖或伪装某种情绪。
情绪成分的调节
包括调节情绪系统的各个成分和情绪系统以
外的认知和行为等。例如调节情绪的生理反
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
情绪调节的特征
情绪调节的恒定性
指维持适度的情绪体验和表情。
由于情绪调节是一种管理、指导和调整情绪反应与情绪行为,以适应环境要求的过程,因此情绪调节要根据环境的要求,将情绪体验和表情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之中。
情绪调节过程的等级组织
情绪调节可能有多种有效的调节反馈环路,它们按等级组织起来
下级环
路镶嵌在上级环路中。上级环路倾向于与长期的、抽象的目标相连,而下
级环路与具体的行为机制有关
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
情绪调节具有个体差异,一般是按个体的愿望来调节的。
情绪混淆 ——太容易受他人情绪影响
情绪疏离 —— 压抑情绪,过于理智
情绪调节还可能受到文化规范的影响。
西方文化认为愤怒表达是正常的,但在东方被认为是可能损害社会和谐,
因而是一种不适当的机能失调。
当家庭成员出现悲伤、气愤,其他成员也觉得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配合
对方调整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节的类型
内部调节与外部调节
内
部调节源于个体内部,如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调节
外部
调节源于个体以外的环境,如对人际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的等方
面的调节。
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增强调节
修正调节主要指对消极情绪进行的调整和修正,如降低狂怒的强度使之恢复平静。
维持调节主要指人们主动地维持对自己有益的积极情绪,如兴趣、快乐等。
增强调节指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如对抑郁或淡漠进行增强调节,使其调整到积极
的情绪状态。
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原因调节是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的调整,包括对情境的选择、修改,
注意的调整以及认知策略的改变等。通过改变自己的注意来调节情绪,对
诱发情绪的情境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等来调节情绪。
反应调节发生在情绪激活或诱发之后,是指通过增强、减少、延长或缩短
反应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
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情绪调节是为了使个体在情绪唤醒情境中,保持功能上的适应状态,使情
感表达处在可忍耐且具有灵活变动的范围之内。当情绪调节使情绪、认知
和行为达到协调时,这种调节叫良好调节。
当调节使个体失去对情绪的主动控制,使心理功能受到损害,阻碍认知活动,并导致作业成绩下降时,这种调节就是不良调节。
情绪调节的过程
关注前行环节的情绪调节(原因调节)
情境修正
根据问题的特点控制情境,并努力改变情境,是个体情绪得到调节。
认知改变
选择对事件意义可能的解释,这种解释对特定情境中情绪发生的心理体验、表情和生理反应具有很强的影响。
关注反应的情绪调节(反应调节)
情绪被引发后,对各种情绪的反应趋势(如心理体验、表情、生理反应)施加影响
情绪调节的策略
回避和接近策略
回避和接近策略也叫情境选择策略,它是通过选择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
境来实现的
在面临冲突、愤怒、恐惧、尴尬、窘迫等情绪时,运用这种策略非常有效。
控制和修正策略
控制和修正策略是一种更为积极的策略,它是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
情绪事件来实现的
注意转换策略
分心
分心是将注意集中于与情绪无关的方面,或者将注意从当前的情境中
转移开
专注
专注是对情境中的某一个方面长时间地集中注意,这时个体可以创造
一种自我维持的卓越状态
6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开始通过用转移对陌生人的注意、注视母亲等方式来降低对陌生人的焦虑。
认知重评策略
认知重评策略即认知改变,个体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而进行
情绪调节。
认知重评试图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挫折、生气、厌恶等消
极情绪的事件
将产生积极的情感和社会互动结果,不需要耗费许多认知资源,是一种有益的情绪调节方式
表达抑制策略
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表情,调动自我控制能力,启动自我控制过程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表达抑制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和社会互动结果,需要耗费较多的
认知资源,对心理适应性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合理表达策略
采用恰当的表情,是情绪调节最为关键的策略,它有利于个体幸福和团体
密切。
在人际交往中,情绪调节能力强的个体并不全是压抑自己的表情,而是能
够在瞬间迅速改变自己的不利情绪,如把愤怒转换为笑,把悲伤转换为动
力等,这种策略因而也可以被称为情绪转换策略。
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情绪事件对个体意义的大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紧张度取决于个体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个体的心理准备状态,个体的应变能力。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外周神经系统也称周围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元组成,
承担着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外周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任务。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习惯于认知重评的个体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挫折、愤怒等
负性情绪的事件或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评价。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而习惯于表达抑制的个体通常会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心理体验、行
为表达或生理反应,通过自我控制对情绪反应的趋势施加影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