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基本形态由遗传因素调控,但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如神经、内分泌、营养、疾病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等。
神经系统参与调节骨的营养过程,协助骨质的增生,使骨坚韧粗壮。神经调节功能减弱时会出现骨质疏松。
瘫痪病人因神经损伤出现骨脱钙、疏松和骨质吸收,甚至发生自发骨折。
内分泌对骨的发育影响较大,成年之前,垂体生长激素分泌亢进会促使骨过度生长导致巨人症;若分泌不足,则发育停滞导致侏儒症。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亢进则出现肢端肥大症。
维生素A可调节成骨和破骨细胞功能,保持骨的正常生长。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维生素D缺乏时体内钙、磷减少,影响骨的钙化,在儿童期可造成佝偻病,在成年人则导致骨软化。
机械因素对骨的生长发育也有重要作用,体育锻炼可使骨得到正常发育。长期对骨的不正常压迫,如儿童的不正确姿势以及肿瘤压迫,可引起骨变形。
骨折后,折断处有骨痂形成。骨折愈合初期,骨痂颇不规则,经过一定时间的吸收和改建,骨可基本恢复原有的形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