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三单元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法兰克王国
克洛维的统治
宗教措施: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土地政策:保留了原来土地,把原属罗马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
对外扩张: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
封君封臣制
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形成封建的等级制度
发展: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权利与义务
封臣: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封君: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特点: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查理曼帝国
形成: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
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发展与传播: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政治方面:教会参与各王国的创建过程,在政治制度等方面对西欧各国均有影响
思想方面:教会逐渐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文化方面:基督教保存和传承了古典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中世纪西方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
社会生活方面:宗教活动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为中世纪社会提供了生活的模式和思维的方法
西欧庄园
庄园的领土与佃户
权利与义务
佃户的基本义务是为领主提供劳役,劳役量的多少主要依据佃户份地的大小来确定
兴起与发展
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庄园逐渐在欧洲流行开来
居民构成: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土地状况
土地构成:领主直接经营的“自营地”;作为佃户的生活来源的“份地”;全体佃户共同使用的“共用地”
土地使用:佃户必须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才能取得份地的使用权
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庄园法庭
审理范围:佃户之间的纠纷以及违反公共规则的行为,对违法行为通常处以罚金
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既维护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原因: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
结果: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自治权
城市居民的身份
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即可获得市民身份,并从此享有自由
特点: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影响
经济:城市的商品经济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政治: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思想文化:反映市民思想与精神的世俗文化兴起,各种大学纷纷建立,对宗教神学形成了冲击,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大学的兴起
背景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城市市民对知识的需求显著增加
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自治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
建立: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疆域范围: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构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对西欧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壮大了中小封建主阶层;加剧了封建主之间的争夺和冲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标志着罗马发展到完备阶段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呈现多元化和自由化,全面发展,为欧洲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西欧中世纪的基础,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经济单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是中世纪西欧文明的代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使得城市更有活力思维导图模板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