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切口两侧组织要接触良好,正确对位,各层次要分别缝合
2.两侧组织应该等量、对称,避免留有无效腔,否则将出现积血或积液,不但延迟愈合过程,而且易导致感染
3.应在无张力或最小张力下进行缝合,以免创口裂开和愈合后瘢痕过粗
4.缝合顺序应是先游离侧,后固定侧,相反则易撕裂组织
5.缝合面颈部皮肤时,一般要防止创缘内卷及过度外翻,以免导致感染和愈合后瘢痕明显
缝合应包括皮肤全层,皮肤缘较薄时,还应带入部分皮下组织
进针时,针尖与皮肤垂直,并使皮肤切口两侧进针间距等于或略小于皮下间距,才可达到满意效果
切口两侧进出针间距大于皮下间距,易造成皮肤创缘内卷;相反,进出针间距小于皮下间距则皮肤创缘呈现过度外翻
6.皮肤缝合进针点离创缘的距离(边距)、缝合间隔密度(针距)应以保持创缘接触贴合而无裂隙为原则
极易撕裂的舌组织缝合时,边距和针距均应增至5mm以上
8.缝合后打结的松紧要适度,过紧不但压迫创缘,影响血供,导致边缘坏死和术后遗留缝线压迹,而且可造成组织撕裂;过松则使创缘接触不良,出现裂隙,以致发生渗血、感染,还可使组织愈合后瘢痕增粗
9.在功能部位(如口角、下睑等)要避免过长的直线缝合,以免愈合后瘢痕直线收缩,导致组织器官移位,这一点在设计切口时应有所考虑。如缝合时发现切口过长,应按对偶三角瓣法作附加切口,换位呈Z形曲线缝合。张力过大的创口,应作潜行分离和减张缝合
10.选用合适的缝线,口腔颌面外科常用1-0、3-0和1号线,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