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 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说明世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 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科学发现的物质结构层次—-原子
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一客观实在是我们通过感觉感知的,但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哪些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 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即一去不复返
8、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意识本质来看,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 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9、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体现在哪里?
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其主要表现
① 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也表现出主 体的选择性
② 认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用感觉、 知觉和表象即感性认识来反映事物的 外部现象,而且能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即理性认识在思维中创造一个现实中所没 有的理想世界
10、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 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二者统一的基础
11、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