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年皮纳尔医生提出要使精神病患者得到康复,除了解除他们的束缚外,他们应该从事有益的劳动。人们要以关心的态度来倾听他们的诉说,并且在他所管辖的精神病院中迈出了解放病人的第一步。这是从如何认识精神病和给病人以人道主义待遇开始的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起点
1908年美国一位大学生比尔斯以自己患精神病后又恢复健康的亲身体验所著的《一颗失而复得的心》又一次使心理卫生运动得以迅速发展。他使人们了解到当时精神病患者被当作疯子,在近乎监狱的精神病院中所遭受的非人的待遇,最终结束了这样的“看护”和“管理”。这次心理卫生运动迅速得到医生、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并于1908年5月成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协会的宗旨有五项:保持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待遇;普及关于心理疾病的正确认识;与心理卫生有关的机构合作
心理卫生运动迅速推广,于1930年5月5日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宗旨是“完全从事于慈善的、科学的、文艺的、教育的活动。尤其关心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对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以及增进全世界人民的幸福。”中国也有代表参加,并于1936年4月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后因日军侵华,活动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