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形态即既遂,是指完全实现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的行为;
而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预备,都未能完成实现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
形态之间是不可互逆 ,成立中止之后就不可能成立未遂、预备和既遂,成立既遂之后也不能成立中止、未遂和预备。
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存在未完成形态;在间接故意、过失犯罪中不存在未完成形态,它们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也即是否成立既遂的问题,如果没有达到既遂,那就不构成犯罪。
犯罪未完成形态为刑法历年必考知识点,客观题与主观题均会出现,必须牢固掌握犯罪中止、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与联系。
牢记以下三步骤并灵活运用,可以快速掌握:
1、准确厘清三种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概念
犯罪预备:
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的犯罪停止形态。
这里的“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主要是指行为人进行踩点、购买工具、前往犯罪途中等一系列预备性工作。
犯罪未遂:
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通常我们把犯罪未遂的内涵精炼为一句话,即“欲达目的而不能”。
犯罪中止:
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这里强调了两种情形可以成立犯罪中止,一是由于害怕,心生悔意等主动放弃实施犯罪,二是虽然已经实施了犯罪但最终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通常我们把犯罪中止也精炼成一句话,即“能达目的而不欲”。
2、判断行为人是否“着手”
如果是着手之前,则存在两种可能性:要么成立犯罪预备,要么成立犯罪中止
着手之后,也存在两种可能性:要么成立犯罪未遂,要么成立犯罪中止
(着手的判定标准一般是看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是否造成了现实的、紧迫的危险)
3、分析行为人的意志因素
着手之前,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原因而未能着手的成立“犯罪预备”。
基于行为人主动放弃而没有着手的成立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着手之后,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能得逞的成立犯罪未遂。
基于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发生的成立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