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析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立德树人”及“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逻辑关系,需先明确核心逻辑链:**“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是立德树人的具体落地维度,而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则是通过“语言载体+跨学科实践”,将抽象育人目标转化为具象学习体验的核心路径**。以下从三者与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在关联展开具体分析:
# 一、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桥梁载体”
“立德树人”强调教育需先“立德”(培养道德素养、思想品格),再“树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其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自身“学科融合性、生活实践性、语言工具性”的特质,搭建了“语言学习”与“育人目标”的桥梁,让立德树人从“宏观要求”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内化”的学习过程:
1. **突破“单一语言教学”局限,回归育人本质**
传统英语教学易聚焦“词汇、语法”等工具性目标,而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如PPT中“健康饮食”“为家人制作三明治”主题)以英语为语言载体,整合科学(膳食知识)、道德与法治(感恩、关爱)、综合实践(动手制作)等学科内容,让学习不止于“学英语”,更指向“学做人、学做事”——例如“制作爱心三明治”主题中,学生用英语调查家人饮食喜好、撰写购物清单,既是语言实践,也是“理解家人付出、学会感恩”的道德体验,直接呼应“立德”要求。
2. **以“真实问题解决”为导向,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立德树人要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而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是“围绕真实生活问题设计任务”(如“优化学校午餐食谱”“用英语介绍绿色生活方式”)。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同时运用英语语言能力(表达方案)、跨学科知识(科学膳食、环保常识)、社会认知(关注他人需求、团队协作),最终实现“语言能力+综合素质”的协同发展,契合“树人”的全面性要求。
# 二、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与“正确价值观”:从“认知渗透”到“行为内化”
正确价值观(如家国情怀、健康生活、责任担当、文化自信等)是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核”,但价值观无法通过“说教”传递,需通过“情境体验+实践反思”内化。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主题选择—活动设计—成果迁移”的闭环,让价值观自然融入学习过程:
1. **主题聚焦“价值观场景”,锚定育人方向**
英语跨学科主题的确定需贴合《英语课标2022》“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如PPT中“饮食与健康”属“人与自我”,“中西方节日对比”属“人与社会”,“环境保护”属“人与自然”),每个主题均对应明确的价值观导向:
- 如“健康饮食”主题:通过学习“食物金字塔”、用英语建议同伴“少吃高糖食物(We shouldn’t eat too much candy)”,渗透“健康生活、自我管理”的价值观;
- 如“为家人制作三明治”主题:用英语记录家人喜好、亲手制作并赠送,传递“尊长爱幼、感恩回报”的价值观;
- 如“中外名胜介绍”主题:用英语描述故宫、埃菲尔铁塔,既培养语言能力,也强化“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并存”的价值观。
2. **活动设计“价值观实践”,避免认知脱节**
价值观的内化需“做中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实践制作、成果展示)均要求学生“用价值观指导行为”:例如“设计健康午餐”活动中,学生不仅要能用英语说出“应包含蔬菜(We should have vegetables)”,还要结合科学知识考虑“营养均衡”,并为同学的食谱提出优化建议——这一过程中,“健康生活”的价值观从“语言表达”转化为“实际决策”,避免了“知与行分离”。
# 三、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必备品格”:在“协作实践”中培育“行为特质”
必备品格(如责任担当、合作包容、诚实守信、坚毅执着等)是立德树人的“行为支撑”,是学生长期稳定的行为倾向。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真实反馈”特性,为必备品格的培育提供了“实践场”: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活动多以小组形式开展(如PPT中“合作设计学校午餐食谱”“小组预演三明治制作流程”)。在小组中,学生需分工完成“用英语记录观点、整理资料、展示成果”等任务:例如有的学生负责用英语描述食物类别,有的负责绘制食谱图,有的负责向全班汇报——这一过程中,学生需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如接受同伴对食谱的修改建议)”“包容差异(如尊重不同同学的饮食喜好)”,自然养成“团队协作”的品格。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多指向“真实责任”,如“为家人制作三明治”需学生先调查家人喜好(体现“对家人的责任”),再克服“食材准备、制作步骤”等困难(如模拟购物时用英语与“店员”沟通,制作时解决“食材搭配”问题);又如“优化学校午餐”需学生考虑“同学的营养需求”(体现“对集体的责任”)。这些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挫折”中学会“坚持”,在“对他人/集体负责”中养成“担当”品格。
# 四、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关键能力”:在“跨学科整合”中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如语言能力、跨学科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是立德树人的“技能基础”,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科整合、任务驱动”特性,能实现“单一能力”向“综合能力”的提升:
1. **以“语言能力”为核心,整合“跨学科应用能力”**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语言能力”并非孤立的“读写听说”,而是“在跨学科场景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例如“健康饮食”主题中,学生需用英语“描述食物类别(语言能力)”+“解释为何需要均衡饮食(科学知识应用能力)”;“环境保护”主题中,需用英语“介绍垃圾分类(语言能力)”+“提出环保建议(社会科学应用能力)”。这种“语言+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让语言能力从“应试技能”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同时提升了“跨学科整合能力”。
2.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是“解决真实问题”(如“如何为家人设计营养三明治”“如何让学校午餐更健康”)。解决这些问题需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优化”的完整流程:例如“设计健康午餐”时,学生需先发现“现有午餐可能缺少蔬菜”(发现问题),再用英语和科学知识分析“蔬菜的营养作用”(分析问题),然后设计包含蔬菜的食谱(解决问题),最后根据同学反馈修改(反思优化)。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学生还可创新成果形式(如用绘本记录三明治制作过程、用思维导图展示食物金字塔),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 五、整体逻辑总结:“三位一体”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立德树人”“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逻辑关系,可概括为“**载体—维度—目标**”的闭环:
1. **核心载体**: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以“语言为工具、跨学科为内容、实践为路径”,搭建了育人的“具体场景”;
2. **三大维度**:通过主题聚焦价值观、通过协作培育品格、通过任务提升能力,将“价值观、品格、能力”三个立德树人的核心维度融入学习全过程;
3. **根本目标**:最终通过“价值观引领思想、品格支撑行为、能力保障发展”,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任务。
简言之,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通过“语言+跨学科+实践”的整合,让“立德树人”从“宏观要求”转化为“可操作、可感知、可内化”的育人过程,是实现“价值观、品格、能力”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