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能够并善于突破固有的、传统的育才模式,而紧跟时代的潮流,创立出新的、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育模式,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
李嘉诚送长江实业的元勋周千和同其子周年茂赴英国专修法律,体现出其培育人才的超人眼光和魄力。周年茂还在学生时代,李嘉诚就把他作为长实未来的专业人士来培养。父子两人同行出国进修,如此优厚的待遇开了长实公司培养人才方法之先河。周年茂学成后,被李嘉诚指定为长实公司发言人,两年后凭业绩,被选为长实董事,周千和升为董事副总经理,父子俩均成为长实公司的得力干将。
李嘉诚悉心培育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的过程,更是可圈可点。在李氏兄弟很小的时候,李嘉诚就常带他们挤电车和大巴士,甚至观察一个卖报小女孩边卖报边做功课的情景,让他们感受平民子女求学的艰难。当两兄弟念中学时,李嘉诚让他们聆听公司的会议。用李嘉诚的话说:“带他们到公司开会,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叫他们知道,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开很多会议,要有许多人帮助,才能成事。”
李嘉诚的大儿子李泽钜15岁、小儿子李泽楷13岁时,被送去美国读书,上学期间需要的零花钱,要靠他们自己业余时间打工获得。李泽钜在麦当劳餐厅做夜间兼职,每晚打工到深夜的经历,使他不仅懂得了挣钱的艰辛,而且磨练了身心;李泽楷在高尔夫球场当三年多球童的异常辛苦的经历,使他悟出了不少灵活变通的道理,并为日后经商打下了坚毅不屈的性格基础。不久,两个儿子迅速在商界脱颖而出,并有“小超人”之美誉。李氏兄弟说:“父亲从小对我们的培养教育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我们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怎样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一个赚钱的商人,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
李嘉诚这样说过:“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对人好,人家对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人物。”李嘉诚叱咤商场几十年,经久不衰,与其对人才常怀仁爱之心不无关系。
在企业创办不久,为了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状况,李嘉诚的企业被迫大量裁员。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裁员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李嘉诚却认为,员工失去工作就意味着没有了生活来源。从艰辛中走过来的李嘉诚对此体会尤深。李嘉诚坦诚地承认,自己经营上的失误导致了裁员。他在向被辞退员工及家属表示歉意的同时承诺,只要经营出现转机,愿意回来的员工,仍然能在公司找到他们的职位。李嘉诚有诺必践,相继返回的员工都能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姿态从事本职工作。
李嘉诚说:“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自己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
在亚州金融风暴波及香港的时候,长江实业公司员工的公积金因外放投资受到不少损失。按理,遭遇这样的天灾大家只好自认倒霉。可李嘉诚却动用个人资金将员工的损失如数补上。宁可自己受损,绝不让员工吃半点亏的真情义举,这样的企业老板理当深得人心、深受员工的拥戴。常言道,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之。李嘉诚用个人的损失,换取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员工的尊敬、忠诚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