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常在一件事情的“过程”和“结果”之间首选——结果。我在两者之间更加注重过程。
大家都有这样一个习惯,看到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或到了一个久没有人住的房前。此时是不是都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冲动,想看清盒子里、房间里到底有什么。当我们极力平抚激动的心跳,用颤抖的手、用蹒跚的脚步,去一层层拆开盒子;一步步靠近房门时,我们心中想着美好的结果,想着惊喜的片刻……。那过程是不是很美好、很刺激。可当我们打开盒子,走进了房子,看到的是一个空盒子,一座空房子,心里顿时什么感觉也没有了,只有失望、失落。那么相对这样的结果,是不是打开和走进的过程更加美好,更加享受呢?
在餐桌上,我们吃着美味的佳肴,觉得是一种享受,会对厨师赞不绝口。而对于每天都忙碌做菜的厨师们来说,他们可能享受的不是那些食客的几句赞美。而是他们自己喜欢的职业,他们喜欢每天看着一堆堆,一盘盘的食物,被他们精心的烹调,从片、块变成丝、泥,加盐、加油、加辅料,一点点变成佳肴,那期间的切、剁、控火,才是他们真的享受。
各种体育比赛上,还时常看到有些运动员,在比赛中失败了,可他们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却仍能坦然面对,面有笑容,是他们不知道“廉耻”吗?非也。对于他们来说,能够与比自己能力、技艺高超的人比赛,那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古有谚语“下棋找高手,弄斧去班门”。说的就是我们在与自己能力、技艺高的人过招时,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往后努力的方向。这些不是一块奖牌所能给予我们的。
因此过程才是最重要,最受益,最享受的。如同井底之蛙,如果它没有看到前来喝水的小鸟,没有和小鸟进行对话,那青蛙就永远不知道除了自己头上的那一片天,天外还有天的事实。虽说这里的青蛙受到了小鸟的耻笑,被大家所不耻,但它至少在与小鸟的对话中知道了外面的世界。知道了自己从未看见和听到的一切,对于那点耻笑和讥讽,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才是享受的,宝贵的。我想那青蛙大概也享受了那美好的过程。而非小鸟最后对它的讥讽。
从上面所叙可以看出,过程真的比结果要重要。所以我在“结果”和“过程”之间也更加最享受“过程”。
享受过程作文600字左右5
农人种庄稼,都认为是辛苦、劳累的,而只在粮食收获时才感到喜悦。收获多少与喜悦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学生学习被认为是枯燥的,辛苦的,只有在考试后取得了好成绩才会高兴。文学爱好者认为创作是艰辛的,只有发表了才认为没有白写。绘画者认为是辛苦的,只有画品被人买了才认为没有白画。习书法者认为只有坚持苦练才会有长进,而“成功”的标志就是能否让作品参展、能否参加协会、作品能否有价值。旅游者的旅途是辛苦的,只有到达目的地后才开始欣赏风景……
农人种粮种果,往往是几个月才收获一季,而收获的时间相对来说都是短暂的。学生也如此,要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地听、写、练,才会有拿成绩的几十分钟。写作有时看起来一蹴而就,但积累生活、打腹稿的时间也是很长的。
人活着总是要做事的,而做事的过程又会很长,如果我们都把过程看做苦,不能在过程中学会享受,那真是浪费了生命!
农人播种后,每天去田间地头,看见种子发芽了,应该高兴;长叶了,由两片叶变多片叶了,开花了,结果了,果熟了,哪一个过程不令人高兴?学生冥思苦想的一道题终于解了,能不快乐?这快乐恐怕比看到高分时的快乐更实在。我曾在课堂上建议学生把古人说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字改作“乐”字,为什么?虽然学生每天坐在同一地方,但每天都获取了新的知识,使自己得到了新的充实,人的文化素养又有了新的提高,不应该为此高兴快乐?练书法者,某字长期写来不满意,或因临摹古帖,或因借鉴他人,或是自己所悟,此次写来十分满意,不亦乐乎!文学创作者,把长期聚结在心中的极想通过文字倾述的情怀终于写成了作品,爱恨情仇的心怀得以宣泄,发表与否,都是快乐!旅游者,并非只在目的地才有风景,无论乘车乘船坐飞机,沿途都有风景:或乡野,或街镇,或沙漠,或草原,或云海,或波涛……比那些只到目的地才开始欣赏风景的人,不是多领略了美、多享受了乐趣吗?
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做事的过程中度过的。学会在过程中享受,会使我们更加热爱学习和工作,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