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武帝罢黜百家、以儒治国之后,儒家发展为“名义上的执政党”,法家则成为“实际上的执政党”,历代都是“外儒内法”,保证独裁和专制;道家成为“在野党”,有时候成为参政党(主要是王朝开国之初);墨家成为“地下党”,只能处于“江湖之远”,在秘密结社中偶尔露出峥嵘。
儒家顺应人性、懂得收拾人心。比如说,尽管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平生最讨厌儒家,但他的统治就是用儒家的套路。所谓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尽管道家思想有非常深刻的地方,但在乱世没人用道家方法救天下。当一切回到起点,王朝开国之初,一般会“与民休息”、“清净无为”。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开始折腾。
法家思想统治下,老百姓苦于严刑峻法。法家思想也有合理性。人民把公权力交给政府官员,就得防止他作恶。规章制度需要严格执行,只是制度本身要合情合理、可执行。要依良法治国,不能依恶法治国。
最终解决“天下大乱”,得以救市的是汉高祖刘邦,但是刘邦这个人基本上什么都不会,打仗不如韩信,计谋不如张良、萧何。为什么他能取得胜利?他能够“救市”?
刘邦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领导力,他能够让那些能干的人被他领导,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虽然刘邦看起来像个流氓,对儒家非常痛恨,但他的做法却非常像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让手下每个人都会从共同的事业中分享利益和成功,所以他才成功了。
遗憾的是,先秦诸子不具备提出革命思想的条件。历史、地理、政治、文化传统决定了革命是不可能的,只能改朝换代。
中国传统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产权不清、自相矛盾,那个天下的董事长“天”是不存在的,所以土地属于皇帝,但可以买卖,皇帝对土地也只有管理权,不公不私、半公半私、亦公亦私,这是古代社会的根本问题。
只有产权明晰的市场经济才能产生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代议制、律师不可能产生于农耕社会,现代文明几乎无一不源于市场经济。这也是先秦诸子“救市”的经验之一。
[本文根据易中天教授2009年3月13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层管理人员人文素质讲座”的同题演讲,经作者授权,由本刊记者李杨参照易中天专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整理而成。文章未经演讲者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