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课程设置:民族民间音乐模块课程设置4小时左右,根据全程班时长按比例调整。讲义内容上应覆盖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根据考情,讲义中要包括各种音乐体裁/形式的代表作品、演奏乐器等,内容呈现要简单,切忌在讲义制作及授课过程中大篇幅涉及乐曲介绍。
需从题本中,选取民间歌曲1题、民间歌曲音乐或说唱音乐1题、戏曲音乐2题、民间器乐2题,并安排在1-17题随机排布(切勿连续排列)。
紧跟教材,可常规设置教材解读课程,将现行教材中的曲目按照音乐体裁/表演形式/乐器分类等进行梳理,主要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相关内容。
民族民间音乐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多,容易遗忘。备考首先要明确,着重掌握旋律背诵的知识内容。每天可以将知识细分成5-10分钟可以学习完的内容,每天在早中晚或闲暇时间内抽出5-10分钟,学习一个内容,以此积累。同时必须按模块进行相应的训练,在刷题过程中巩固知识并拓展新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大量刷题,摸索旋律或作品记忆和规律技巧,配合教师讲授的方法,在实际考试中如果遇到完全陌生的题目也可以根据规律猜选部分答案。辅导老师也应按相关内容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尤其是部分高频考点是否记忆清晰的抽背。
运营资料一要侧重于重要知识点,如民间音乐、旋律曲谱等相关内容等。二要侧重于方便学员记忆的知识总结,如“劳动号子”“山歌”等。
从实际情况考虑,在考试过程中民族民间音乐模块分值中等,内容广泛,备考难度大,故需要引导学员将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积累拆分到整个备考周期内,而不是集中几个小时将其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