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紫》一文中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你是如何让学生领悟其中深刻的象征意义的?
《紫藤萝瀑布》一文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属于阅读课文中的精品课文,体现这一单元“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主题。
这篇状物抒情散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情不自禁的驻足观赏,花儿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花儿由衰到盛的经历,使作者体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永恒的哲理。
文章通过“观花---忆花-----悟花-”的写作思路,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这小小的生命去发掘人性中许多美好的品性,赞美了生命的永恒和美好,并借此激发学生关注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含蓄而富有哲理。
按教学进度而言,这是面对刚入学的初一新生,此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交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散文的方法,帮助学生体味深刻的人生哲理。而初一新生尚不具备散文的概念,同时,从心智成熟度来讲,初一学生还缺乏对人生深入思考的能力,不能对“景------情------理”三者做出必然的联系。
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领悟紫藤萝深刻的象征意义,考虑采用以下“四读”教学法,循序渐进,化难为易,以期让学生变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体悟生活,自然界的花鸟鱼虫皆可悟出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利用多媒体展示“昙花一现”、“枯木逢春”,激发学生以原有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做出解释。那么,作者在一树茂盛灿烂的紫藤萝花前,又会产生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要求学生从2--6节中找出相关语句,来想象紫藤萝花的模样。
特别关注:1、作者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到个体,提醒学生搜索关键量词(一片、一穗、一朵)
2、作者不仅有对景物静态的描写,也对景物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提醒学生品味关键动词,如流动、欢笑、生长,如挨着、挤着、推着,让学生想象的画面活起来,并体悟到花儿所蕴含的生命活力,从而了解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时,与其所表达的情感相联系。
3、恰当的品读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并通过朗读欣赏。
4、也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紫藤萝花的美丽姿态,让学生的想象更具体、清晰、丰富,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
三、再读,解读花情
但是,紫藤萝花是不是时时刻刻都给作者这样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的感觉?要求同学们在7----12节中圈画出表现紫藤萝不幸遭遇的词语,如“稀落、伶仃”,展现紫藤萝昔日衰败的惨景,让学生认识到今昔的鲜明对比旨在凸现花儿“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
特别关注:1、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所带给作者的深沉的痛苦,是难以理解的。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课文的背景资料,勾勒花儿的变迁历史,了解作者的情况,将花儿的不幸与“我”的不幸相联系。
2、为什么“我”会产生精神上的“宁静和喜悦”?让学生懂得:只有经历过不幸的人,才会如此珍视生活中新的浪花,在历史新的转折时期产生如此深沉的欢乐,获得精神上的巨大的启示。
四、三读,体味哲思
经过前面的教学环节,学生一般能找到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能理解“不幸”的含义,但容易忽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等词语的深刻含义。
特别关注:1、思考问题:生命是有限的,但作者却说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二者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
引导学生找出“一朵”与“万花”的关系,“一朵”代表个人命运,“万花”代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作者将个体的生命升华为对整个社会,乃至对人类发展命运的理性思考。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不幸而止步不前,而应该积极投身于生命的长河中,帮助学生反观自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带领学生朗读富有哲理的句段,体会作者顿悟后的振奋精神。
五、四读,探究疑难
“但是,我没有摘,因为我没有摘花的习惯。”对于这句话中,我为何未摘,是摘好,还是不摘好?
六、教师小结
反观全文,“我”从驻足观赏到加快前进的脚步,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心路历程,板书:
七、教学反馈
请学生用一句话,借“花的话”来浓缩自己的感受。要求主体此为:进取、积极、乐观。这项练习旨在检验学生对本文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并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自然界中花鸟鱼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具体现象进行丝细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发挥联想,借鉴本文的“托物寓意”写作手法写成一篇400字的作文。这项练习旨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并进行状物抒情记叙文的写作练习。
3、让学生理解散文的题材特点往往是“一滴水里看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本文属于小题大做的文章。让学生初步掌握散文基本的阅读方法:“理线索-----找景物------抓特征-------析情理-----悟人生”,用以阅读其他同类散文,达到教学阅读能力拓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