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由学生四人小组共同合作,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教师巡视点拨,比如第一段中的。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应掌握以下实词:修,做;禊事,禊,一种祭礼。
(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流觞,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谁前,谁来取饮。曲水,引水环曲为渠。(展示流觞曲水的图片资料)。盛,盛大。
2.“全文四段可分为几个部分,试着从每一个部分里面找出最能表现出作者情感的词眼。”明确:乐——痛——悲(学生自主发言)
3.“作者为什么乐,为什么痛,为什么悲”,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试着概括。
明确:快乐因为游玩,痛因为时间短暂,悲因为时代问题。
然后着重探讨痛和悲的原因。(同学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帮助)
4.赏析这句话“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学生讨论,老师巡视)
明确:作者批判了当时人们虚化的思想,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不可等同视之。
5.带着情感在次品读最后一段,升华情感。作者从兰亭盛会写起,情感历经变化,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不愧为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