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环节我会采用谈话导入,请学生来分享课前搜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同学们,有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认识的朱自清先生呀?”学生踊跃回答。我会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积极评价,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这样不仅能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能更了解作者,从而更有学习兴趣。
这个环节我主要解决生字词、大意、脉络,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从而为进一步解读课文做铺垫。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因此我会请学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教师检查效果。接着请同学听教师再配乐范读,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思考本文主要说的是什么的匆匆啊?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会请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来回答,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完成文章主要内容的教学。
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核心环节,首先,我会指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用心感受,并勾画出描写时间匆匆的句子,并提问学生:“时间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溜走的呢?”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畅所欲言。
他们可能会找出“燕子去了……我们的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也可能会找出“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等等后面更多类似的句子都是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齐读课文,带领学生想象,时间匆匆的特点,顺势提问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来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派代表来回答。不管学生的回答如何,我都会做出鼓励性评价,这样就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激励功能这一理念。最后老师总结,本文通过描写时间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同时发表了不能白白走一遭的感叹。从而完成本课的重难点教学。
这个环我会通过学生配乐朗读,请学生勾画出自己认为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与大家分享,说说为什么觉得它写得好。同时老师也会出示相应句子:“燕子去了……我们的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八千多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一样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然后请学生说说这两个句子好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往修辞方向去思考,重点体会文章排比、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这样就体现了课程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
这个环节我会请学生来本篇复述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又有哪些时候时间匆匆的溜走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体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