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伊始,我将通过PPT播放两组图片,分别是莫奈的《草垛》《睡莲》以及把它们处理成黑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并回答问题:你喜欢哪张?给你什么感受?我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喜欢有色彩的作品,色彩给人以鲜亮、活泼、富于动感的感觉等。
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色彩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对象的色彩关系,还能触动人的心理和情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进而导入新课《色彩的表现》。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通过图片展示并思考交流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发展感知、表达和交流能力。
之后,我将设置“连连看”的游戏:PPT展示大卫·霍克尼的《花瓶静物》、冷军的《牛仔裤》、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梵高的《星月夜》以及“表现性色彩”固有色彩的字样,引导学生进行连线。
学生连线结束后,我会进行总结:固有色彩表现物象本身的颜色,表现性色彩摆脱色彩的客观真实性,完全表达主观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连线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知识。
接下来,我将展示吴作人的《三门峡》和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两幅作品的色彩和笔触有哪些不同?
我的学生可能会回答《三门峡》色彩浓郁、笔触凝重,细腻的描绘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运用具有表现性的小色点不重叠地混杂排列在一起,表现出人们午后散步游玩的场景,并且形成光色弥漫的视觉效果。
学生小组讨论后举手回答,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三门峡》是画家将不同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获得自己需要的色彩,然后再将其画到画面上,我们把这种画法称为色彩混合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画家在画面中将不同纯度的小色点交错并置在一起,使观看者在视觉上产生空间混合的效果,我们把这种表现方法称为点彩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品的艺术特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然后我会放大《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作品中“戴帽女子”的局部,组织学生找出人物身上色彩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学生仔细观察后得出:裙子受光部的黄色点为光源色,裙身中的朱红色点为固有色,裙子背光部的绿色、蓝紫色点为环境色。
根据学生回答,我会进行总结:光源色是指照射物体光线的颜色,不同的光源会导致物体产生不同的色彩;固有色是物体本来具有的颜色;环境色指在光照下的物体受环境影响改变固有色而显现出一种与环境一致的颜色。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活动环节,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欣赏作品,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当学生的创作兴趣达到最高点时,我将展示“海滩”的单线稿,以“夕阳下的海滩”为主题示范点彩画的方法,学生从旁观察、记忆、学习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表现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出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这一环节通过示范,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清晰直观的展示知识点。
在学生实践前,我会布置活动练习:鼓励引导学生以“情感最饱满的刹那”为主题,大胆创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创作。之后,我会进行巡视辅导,辅导要点:主题清晰,颜色运用和谐,色点大小一致。
在学生创作完毕后,我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引导学生可从主题和色彩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课堂进入尾声,我将请学生主动分享本课的重点知识,我会在此基础上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优秀习惯。
之后,我会向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搜集点彩派的另一位画家西涅克的资料,下节课带来与同学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最后的搜集作业是为了让学生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使美术课堂与课外,美术知识与其他知识形成沟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