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就是次级贷款,专门贷款给信誉不高,但是有房产可以做抵押的人群的,贷款时房价很高,很多人还不了款,银行就收走了他们的房屋,但之后房价骤跌,银行就亏了;同时,为银行分担风险的什么保险公司啊,什么投资银行啊,也就跟着倒了。
根本的原因是美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出现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主要的起因是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的延续。 008金融危机的幕后元凶
元凶一:过度消费的投资者正是无限制扩张的消费和透支欲在背后使坏。美国依靠资本市场的泡沫来维持消费者的透支行为,市场被无节制地放大了。
元凶二:腰包鼓鼓的金融从业者 华尔街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推出各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不断扩张市场,造成泡沫越来越大。
元凶三:睁眼闭眼的监管者美国较为宽松的监管制度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这次风波,而整个监管体制显然已经无法跟上金融创新的速度。
元凶四:百依百顺的亚洲国家亚洲国家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给了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且输送流动性的无限动。
最根本原因:是美国房价下跌引起的次级贷款对象的偿付能力下降。而全球失衡达到无法维系的程度是本轮房价下跌及经济步入下行周期的更深层次原因机,让其有足够的流动性。
有着158年辉煌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下,美林集团易主美国银行,大摩也传寻求合并,华尔街五大投行只有高盛仍在正常营业;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终获政府援手;
再加上金本位制的瓦解和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与货币匮乏相适应的低股价时代于是一去不复返了。从那以后,积极投资之风开始盛行,华尔街也进入了大踏步发展的时代。而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正是在这之后开始大量出现的,特别是80年代之后。金融界给这些金融衍生品起了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名字——金融创新!从各种债券、股票、各种各样的指数期货,到类似于“美国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等等这样的看的人一头雾水的专用名词比比皆是。以至于到今天,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多到连华尔街投行里的顶尖分析师都不能完全掌握,更别说美联储里那些有些秃顶的经济学家了。
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A自然人想买一幢房子,于是向B公司贷款,B公司觉得A的信用等级并不保险,但又不想丧失这次交易的机会,于是B依然把贷款贷给了 A,并把很多很多类似于A这样的情况的贷款债权,集中打包后,全部以比较低的价格卖给了C公司,C是一个上市公司,专门从各个类似于B这样的企业以低价收购债权的,等着A偿还了贷款后赚取其中的差价。D公司是一家投资银行,他对C公司的未来收益情况比较看好,但又不敢冒然投资,于是就以认购权证的方式,购买了C公司发行的权证,也就是说,D投行在今后的某一天,可以以某一个特定的价格,购买C公司的一定数量的股票。但D投行自己也需要流动资金,于是就把这些权证再质押给E银行,套取一定数量的中短期贷款。而E银行为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又发明了一种企业债券,并向全社会公开发行。。。
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成都现农民工“返乡潮” 农民工:不晓得啥是“金融危机”,只知企业先降薪后裁人。劳务市场:近期农民工求职者同比上涨30% 成都现抑郁症患者,工作丢女友吹都怪金融危机失恋了,金融危机害的;股票被套牢了,金融危机引起的;公司倒闭了,金融危机触发的……
--看全国各地的变化:视频网站六间房裁员三分之二,六间房整体员工规模将从200人减至60人,其中200人为六间房全国范围的总人数。全国工资性收入大幅回落,国内出现降薪潮有7成公司不打算招新员工了,8成人暂时不打算跳槽了,09届毕业生有590万,加上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总共有600万在挣扎。据悉,武钢、宝钢都在酝酿降薪,其中武钢员工拟降20%。稍前的消息是万科、中原降薪裁员,东航、南航降薪裁员,波导、夏新被迫削减人力成本,中石油大幅裁员……
降薪裁员已波及房地产、航空、石化、电力、IT、证券、金融、印刷等一系列行业。而最无招架能力的是外出打工的中西部民工,四川、安徽、河南等省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民工返乡潮。
中国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10月9日起暂免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税
美国 美联储联合其他五央行共同降息50基点 美联储9000亿输血银行体系欧盟 共同降息50基点 欧盟各国将提高最低存款担保额度欧洲央行加大对金融系统注资力度英国
经济危机恢复时间即对中国影响:
世界经济的恢复时间需要看美国和欧洲,特别是美国的治理能力.据估计奥巴马上台的话,民主党的擅长经济的优势将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但由于小布屎的烂摊子太烂了,要在一两年内恢复到前年的水平不那么容易,更别说恢复到克林顿时期了.
预计在美国是2年到3年.在中国和欧洲要恢复的快一些. 估计在中国会持续一两年,因为中国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还没有放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不很大,也就是说,主要是心理上的影响大于实际影响,实际的影响只是出口减少了一些,造成靠出口业务维持运营的企业受损。中央政府所投入的4千万亿RMB,用于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设建设,刺激消费,提升购买力,实际上获利最多的是国有企业,而中小企和私营企业只能分到一小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