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是( )。
2.某中学生把对他人的愤怒和不满写进日记;有时干脆痛哭一场,用眼泪冲走悲痛或委屈。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
3.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
4.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的费用是( )。
5.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 )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6.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 )残疾人教育事业。
7.教育活动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这体现( )原则。
8.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 )设立或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经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10.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主体不包括( )。
1.【答案】C。解析:压力指由于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2.【答案】C。解析:“将愤怒和不满写进日记,有时干脆痛哭一场” 属于合理宣泄。
3.【答案】A。解析: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的教育工作方针。
4.【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其中免费性指不收学费、杂费。
5.【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第六条【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6.【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7.【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教育活动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公共性原则。教育法之所以要确立教育的公共性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教育事业是国家、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共同事业。其次,个体发展的活动然影响社会的发展。因而,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体活动就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成为整个社会活动的不可少的一部分,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后,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8.【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9.【答案】D。解析:屡教不改的学生,应该持之以恒,而不是放给家长。
10.【答案】D。解析:ABC是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