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0道幼儿、小学教师资格笔试简答题,帮助备考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的学生了解简答题特点。本篇主要为大家整理的是10道幼儿简答题。
1.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初基础。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 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
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 水平和方向。
2.主观因素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 成熟是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它的基本方面不可能受到像教育这样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并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是成熟的顺序或机体的机制所固有的,学习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格赛
埃里克森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 并特别地强调幼儿的发展。 学前儿童所涉及的前三个阶段:
2 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一或一岁半至三或四岁)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从而获得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2.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 岁)。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3.不平衡性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
3.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
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婴幼儿往往以自身的作息制度作为时间定向的依据。
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