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推进“强基工程”,大力开展“三培养”活动,造就了一批“双带型”党员和“双强型”干部。围绕建设和谐村居,扎实开展了“五个好”党建工作示范村、居创建活动,以服务群众为重点,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一是明确了目标任务。镇属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镇十七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增强了抓好党建主业的政治责任感,努力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二是落实了工作责任。按照“镇党委是龙头、各基层党组织是基础、党组织书记是关键”的要求,层层落实了党建工作目标。三是严格考核。进一步完善了考核、评比、奖惩机制,对村(居)党组织严格按照镇党委制定的党建工作目标进行责任考核。
2.按照“素质强村、科技兴村、民主管村、制度建村”为主要载体,切实开展了“四村”建设活动。以实施“党员电教科技工程”和“双培双带”(即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人,在致富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工程为抓手,以开展干部培训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3.全力抓好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一是狠抓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2009年,我镇决定新建***3个村的活动室,现已动工建设,同时对2个村的活动室进行了改造。现全镇27个村(居),均有固定的活动阵地,其中,按区委组织部要求,面积达到350平方米,实现“四室十有”标准的有13个。2009年建设党员远程教育基地4个,现全镇共有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点8个,并按要求配备了微机、打印机、电视机、影响等设备。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的整顿,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去年开展的村(居)两委换届工作,完善了村(居)的任期工作目标和各项管理制度,对****相对落后村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相关制度,健全了在村(居)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
4、狠抓干部队伍建设。2009年,按照区委的统一要求,对全镇25个村、2个社区的村支“两委”进行了集中统一换届,基层党组织的换届,采取了“两推一选”的办法。全镇选举出村(居)“四职”干部108人,上届继任的91人。其中女干部48人,年龄35岁以下的15人,36至49岁的79人,50至55岁的11人,56岁以上的只有3人,平均年龄41岁,比上届下降了1岁。文化程度初中3人,高中和中专53人,大专及以上52人。
2009年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一是要抓干部的结构优化。在培养村(居)和相关党组织的后备干部时,充分考虑年龄、文化、技术水平等结构层次。二是抓干部的素质提高。在抓好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培训的同时,积极鼓励年龄在45岁以下的干部参加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培训,提高文化水平,并组织开展科技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干部掌握1—2门实用技术,实现“双强”干部的比例逐年提高。三是抓“公道正派”长效机制的建立。将“树形象”活动拓展到党的基层组织中去。四是抓老干部的管理。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老干部、重视解决老干部的特殊困难。进一步完善离退休干部的医药、养老保险机制,加强机关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
5、狠抓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促进和谐的表率作用。一是积极推行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承诺制、群众事务党员代理等做法,组织党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覆盖城乡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网络;二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利用“七一”活动,集中开展了党员的教育培训。三是认真实施好党员电教工程,全镇各党组织坚持开展了每月的党员电教播放日活动,切实做到参学率在90%以上。四是切实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镇属各党组织认真落实发展新党员的指导性计划,扎实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2009年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1期,发展新党员31名。四是高度重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了流动党员外出申报登记制度,认真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和管理工作,建立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制度和流动党员专人联系制度。五是建立党内关怀制度,建立了党内扶贫帮扶资金10多万元,对全镇的贫苦党员和5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进行了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