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广义的教育包括
23.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
24.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5. 教育是
的必要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
27.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8.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本身的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0.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它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3. 旧中国的现代学制包括:1902年“
”(又称《钦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
”(又称《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1912年“
”(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校),1922年“
37.
是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
39.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