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归因理论,学会归因训练方法。采用针对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归因方法训练,使学生也掌握归因训练方法,提高自我归因能力。
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品德状况决非一日形成,也常常不是一个因素造成的。如果我们把学生学习差只归因于稳定的能力因素,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因此,我们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具体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相关因素,并向学生指出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危害性,使学生既认识自己的问题,又感到成绩差是可以改变的,这样学生就会出现奋发向上的积极变化。比如,我们五
(2)班14名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语、数)进行归因训练。由于过去的多次失败,他们情绪低落,归因于自己智力差,由此帮教教师认真分析他们情况,帮助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努力、意志、方法等与能力无关的因素,改善他们的情绪,激发他们争取成功的欲望。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增强,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到学年结束,12名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对于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我们把它归因于主要是交友不慎,没有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同时肯定他们的本质是好的,只要遵纪守法,认真学习,一定能成为好学生。比如,五
(2)班刘光银同学,原行为上有偏差,通过归因训练,他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断绝了往来,能遵纪守法,进步较快。实践证明,归因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