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为先。很多群体性事件发生主要是因为一些群众对党的政策、方针和工作思想等不了解、不理解、不支持,受少数人煽动参加的。为此,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宣传对象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宣传方法要讲究灵活性和策略性。
(2)攻心为上。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光采用正面宣传的形式是不够的,对一些涉嫌违法闹事者、幕后策划者和一些思想顽固者没有一定的威慑力,很难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为此,需要有一定灵活的攻心政策,强化法制教育,通过边打击、边震慑、边引导、边分化,敦促涉嫌违法对象投案自首,达到攻心目的。
(3)综合治理。在宣传教育和打击分化的基础上,要从根本上、源头上彻底平息和处置群体事件,把“坏事”变为“好事”,就必须要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做到进一步夯实基础,达到标本兼治。
抓好四个重点:一要突出抓好重点信访问题的治理。从全县情况看,目前“三访”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违、企业改制、劳资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等方面。对这类重点问题,我们工作原则在于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明确界线,统一口径,绝不能含糊其辞在表态,更不能乱开口子。基本途径在于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切实把情况搞清楚,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做好超前预测和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及时解决。对一些群众关注、影响面大的信访案件,实行全程跟踪办理,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对一些牵涉面较广的信访问题,各有关部门加强配合,沟通协调,合力解决。
二要突出抓好信访重点区域的管理。信访重点地区,实际上就是指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三访”比较突出的单位。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上访人的现象要认真分析,既从客观方面找原因,更从主观方面找问题,特别是要查找自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此,要进一步协助当地党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分析情况,寻找对策,形成共识,综合治理,有关领导要亲临一线,立足于争取大多数群众,立足于缓解矛盾,立足于防止发生连锁反应,立足于迅速控制事态,具体领导组织处置工作,面对面开展群众工作,妥善做好问题定性、舆论引导和措施实施等方面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同时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细,界定上访人的行为和表现是否合法。对极少数别有用心、煽动闹事、严重扰乱正常信访秩序的上访者,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果断处置。
三要突出抓好重点时段的信访工作。当前我县群众择机上访的特点比较明显,有的人往往选择党和政府重大活动期间上访,以制造声势、扩大影响。为此,要切实加强全国和省、市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的信访工作,要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摸底工作,制订工作预案,做好重点问题和重点人员的监控和处置工作,做到工作在前,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尽量减少重要时段的群众上访。
四要突出抓好赴省进京重点上访人员的工作。当前群众来信来访反映政策性、群体性的问题较为集中,来京上访人员不断增多,各镇、各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政策已经明确的问题,要坚决贯彻落实,不可朝令夕改;对需要研究的新问题,要抓紧制定措施,不可久拖不决;对群众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工作,不可使矛盾激化;对上访中个别人寻衅闹事的问题,要依法予以处理,不可姑息养奸。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真 正把上级的各项政策和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