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自杀行为的心理机制,与那些常见于其他自我毁灭方式者(如酒中毒,鲁莽驾车,自残及暴力性反社会行为)很相像。自杀往往是自毁行为整个过程中的最后一个行动。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特别是家庭破碎或父爱,母爱的剥夺造成的痛苦,在那些有自毁行为倾向的人身上非常多见,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难于和他人建立安全的,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受虐待的妻子以及儿童虐待案的受害者更易发生自杀企图,这反映了家庭内部情感剥夺和暴力的恶性循环。
自杀行为常有多种复杂的动机。酿成自杀的主要原因包括精神障碍(主要是抑郁症),社会因素(失望和失落感),人格异常(冲动性与攻击性)和躯体疾病。其中一个因素(通常是某一重要关系的破裂)往往是引发自杀的导火线。
在所有企图自杀的病例中,一半以上与抑郁症有关。抑郁症可由社会因素引发,例如婚姻不和,恋爱破裂和不快,与父母吵架(年轻人中)以及最近的生离死别(尤其是老年人)。伴发于躯体疾病的抑郁也会导致自杀企图,但躯体残疾,特别是慢性或痛苦的残疾,与既成自杀的关系更为密切。老年人的躯体疾病,尤其是严重,慢性与痛苦的疾病,与自杀明显相关,约占老年人自杀病例的20%.
饮酒可诱发自杀行为,因为酒会加重抑郁性情绪波动的强度,降低自我控制能力,大约30%自杀企图者在行动前曾饮酒,约一半酩酊大醉。由于酒中毒本身,特别是“以饮酒为乐的酒鬼”,在戒酒期常会产生深深的懊悔感,所以,酗酒者特别容易自杀,即使在清醒时也会如此。有一项研究中,10%的酗酒者自杀了。包括旨在预防自杀的措施在内的酗酒治疗计划可能会降低自杀发生率。
有时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也会发生自杀。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容易发生抑郁情绪,从而导致自杀。其自杀方式往往很奇特,常是暴力性的。自杀企图并不常见,尽管它可能是精神病性紊乱的第一个显著症状,在疾病早期发生,这可能是患者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与意志活动出现混乱的结果。
人格障碍者容易发生自杀企图,尤其是具有边缘性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情感不成熟的人,其忍受挫折的能力差,遇到应激会发生感情冲动,暴力和攻击的反应。有时可发现他们有过量饮酒或滥用药物的习惯,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在分居或离婚者中有不少人产生自杀企图,这可能因为他们较难形成持久成熟的人际关系,以致他们生活中社交机会减少,孤独与抑郁。对于这些人,即使解决了原来那些麻烦透了的关系,还要承担建立新的关系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压力,这可能成为应激因素。
部分自杀企图中“俄罗斯轮盘赌”的性质占了重要地位,亦即死生由命。这种性格不稳定的人在玩命的危险活动如鲁莽驾车,危险运动中找到了刺激和兴奋。
自杀行为中常显露出对他人的攻击性——尤其是自杀的杀人者以及因暴力犯罪服苦役期间自杀的囚徒。只要考虑到他们承受的痛苦,其自杀显然是指向其他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