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着整个新医改进程的公立医院改革“路线图”已正式呈现在公众面前。2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由各省(区、市)分别选择1至2个城市或城区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江苏镇江、山东潍坊、安徽芜湖、河南洛阳等十余个城市成为全国试点城市。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改革直接关系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关乎整个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改革能否给患者带来切实好处?“潍坊模式”、“镇江模式”、“深圳模式”等能否坚持?市场蛋糕是否重新分配?业内人士表示,改革试点对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题有积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市场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剧变,但营销法则将会发生缓慢变化。
从《意见》中可以看出,此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二是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三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的机制。四是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五是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开办非营利性医院。
事实上,各地对于公立医院改革模式的探索早已展开,如山东的“潍坊模式”已经广为业内熟知。“潍坊模式”的核心为“管办分开不分家”,即管办职能在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分开:卫生行政部门受政府和国资部门委托,代行资产所有者、代表出资人职能,对医院有管理团队任免考评奖惩权、收支知情权、经营监督权和发展决策权;医疗卫生单位是经营者,院长有用人权、分配权和经营权。同时,取消了医院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推行“院长职业化”,院长摘掉“官帽子”,改为卫生局聘任,每届任期4年,在一个医院最多任职两届。此外,当地部分公立医院正在积极探索“按病种限价收费”的模式,对31种常见病制定出诊疗规范和收费限额。
江苏的“镇江模式”则代表了另一个方向。2009年底,镇江市成立了两大医疗集团,同时整合了一些三甲医院、军区医院、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医疗卫生所,两大集团分别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其目的是通过在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所之间建立明确的分工,服务不同的对象和人群。这是三、二、一级医院的纵向整合,而技术输出成为其必不可少的一个纽带。如2009年11月挂牌的江苏省第一家县级市的三级医院盛泽医院,另外挂了一块牌子为“江苏省人民医院分院”,接受江苏省人民医院源源不断的专家骨干支持。
取消药品加成是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此各地采取了不同的探索方式。云南曲靖在该市数家医院实行基本药物零加成试点,初步建立了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零加成长效补偿机制:根据国家发布的基本药物目录,结合本地用药特点,确定了常用、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100种基本药物。根据曲靖市的预算,市级预算安排15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4家市级医院药品零加成补偿。
“药房托管”也被视为降低药价、减少医药费的良策之一。广西玉林早在2008年开始试点药房托管:医院将药品采购权通过合同委托给有实力的医药公司;医药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确保医院药品供应,而药房经营的收益与医院按照比例进行分配。其目的是解决长期存在的药商与医院勾结、开大处方、药价虚高、高额回扣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