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血浆中甲基胍含量甚微,约为8μg,尿素症时可上升达600μg,几乎为正常值的80倍。肌酐清除率越低,血浆肌酐浓度越高,血浆甲基胍含量也越高。甲基胍主要由肾脏排出。尿毒症时,甲基胍的排出一般仍能维持正常,故血中甲基胍的浓度增高,主要是生成过多所致。
实验表明,大剂量甲基胍注入正常狗的体内,可诱导出许多类似尿毒症的临床表现,如体重下降、血中尿素氮升高、溶血、红细胞铁转换率降低(红细胞生成减慢)、呕吐、腹泻、出血、运动失调、痉挛、嗜睡、肺淤血、心室传导阻滞,以及物质代谢异常如高脂血症,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等。甲基胍还有明显的利钠作用,可造成钠的丢失,并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因此有人认为甲基胍可能是尿毒症的主要毒性物质。
(1)在正常情况下,精氨酸和甘氨酸可在甘氨酸精氨酸脒基移换酶的作用下,生成胍乙酸和鸟氨酸;胍乙酸又可转变为肌酐。尿毒症时上述酶的活性降低,且因肌酐在体内蓄积,故使上述反应不能进行。此时组织中的精氨酸易于和门冬氨酸在门冬氨酸精氨酸脒基移换酶的作用下,生成胍基琥珀酸。
(2)在体内瓜氨酸和门冬氨酸可以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正常情况下,精氨酸代琥珀酸裂合酶活性高,故精氨酸代琥珀酸在B键处断裂,而生成延胡索酸和精氨酸。尿毒症时,有人认为血中尿素浓度增高可能引起此酶的活性降低,因而精氨酸代琥珀酸在A键处被裂解而生成鸟氨酸和胍基琥珀酸。
正常人血浆中胍基琥珀酸的浓度约为0.03mg,而在尿毒症患者可高达8.3mg,增高200多倍。胍基琥珀酸可抑制血小板第3因子的活性,又能促进溶血,因而可能与尿毒症的出血倾向和贫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