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以呼吸急促、喘鸣有声,甚至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本病病位在肺,涉及肾、脾二脏。该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1.外邪侵袭重感风寒,侵袭于肺,致肺气失于宣降,上逆为喘;或风热之邪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不得泄,肺气壅实,清肃失司,肺气上逆而喘。
2.痰浊内盛饮食不洁,嗜食肥甘、生冷,或嗜酒,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素体痰湿偏盛,日渐积累,上犯于肺,肺为痰壅,不得宣畅,气机失利,难以下降为喘;或湿痰郁而化热,或肺火素盛,蒸液成痰,痰火交阻于肺,致胀满而喘。
3.肺肾虚弱久咳伤肺,或平素极易疲劳汗出,致肺之气阳不足,气失所主,肺气肃降功能下降而喘。年老体弱,肾气不足,或劳欲伤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致肾气摄纳无权,少气而喘。
1.风寒袭肺证喘急胸闷,伴咳嗽,咯痰稀薄,色白,初起多兼恶寒、头痛、身痛等表证,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证喘促气粗,甚则鼻翼煽动,咳嗽痰黄而稠,面赤,口渴喜冷饮,汗出,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3.痰浊阻肺证气喘咳嗽,痰多而黏,咯出不爽,甚则喉中有痰鸣声,胸中满闷,恶心纳呆,口淡无味,苔白腻,脉滑。
4.肺虚证喘促气短,自汗畏风,言语无力,咳声低弱,咽干口燥,舌红苔薄,脉软弱。
5.肾虚证喘促日久,呼长吸短,动则喘息更甚,形瘦神疲,气不得续,汗出,肢冷,甚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心悸不安,舌质淡,脉沉细。
治则:宽胸理气,化痰平喘。实喘者,重在祛邪为主;虚喘者,重在扶正为主。
部位及取穴:头部、颈项部、胸部、肩背部、腰部、胁肋部、上肢内侧部、下肢部、背部督脉;风池、肩井、桥弓、定喘、大椎、肺俞、天突、膻中、足三里、丰隆、膈俞、脾俞、内关、肾俞、命门。
1)头面部及项部操作:从前额至下颌用分推法向左右两侧操作,往返2~3次;然后推桥弓,宜单侧进行,自上而下20~30次,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用五指拿法施于头部,至枕部到项部改为三指拿法,重复3~4遍;拿风池、肩井各1分钟左右。
2)躯干部操作:指按天突、膻中,每穴约1分钟;横擦前胸部,从上到下往返2~3遍;从肩背开始到腰骶部,施以横擦,往返2~3遍,以透热为度;指按揉大椎、定喘、肺俞,每穴约1分钟;斜擦两胁,以透热为度。
3)四肢部操作:直擦上肢内侧,以透热为度;拿上肢约3分钟;拇指按揉足三里、丰隆,每穴约1分钟;拿双下肢3分钟左右。
4)肺虚证
①重点横擦前胸上部及背部心俞、肺俞区域,以透热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