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本节所讨论的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以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五官科疾病等。
1.外感头痛由于生活起居不慎或气候变化急骤,风寒湿热之邪外袭,均可导致头痛。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多夹杂时气为患,如风寒之邪袭表,寒凝血涩,则头痛而恶寒战栗;如风热之邪袭表,上犯清空,则头痛而身热面红。
2.内伤头痛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因于肝者,多由于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因于脾者,有的是由于脾虚不能生化气血,血虚脑髓失养而致;有的是由于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因于肾者,多由于房劳过度,耗损肾精,髓海空虚而致。
1.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证:头痛连及项背,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头痛证:头胀痛,甚者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苔薄黄,脉浮数。
(3)风湿头痛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或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2.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证:头昏胀痛,以头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面红口苦,胁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2)肾虚头痛证:头空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妇女带下,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3)血虚头痛证: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浊头痛证: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风寒头痛证者,治以疏散风寒止痛;风热头痛证者,治以疏风清热和络;风湿头痛证者,治以祛风胜湿通窍;肝阳头痛证者,治以平肝潜阳熄风;肾虚头痛证者,治以养阴补肾,填精生髓;血虚头痛证者,治以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痰浊头痛证者,治以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部位及取穴:前额部、头颞部、背部两侧膀胱经、背部、腰骶部、下肢部;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印堂、鱼腰、太阳、头维、角孙、肺俞、膈俞、肩井、曲池、合谷、风府、天柱、头维、肾俞、命门、腰阳关、外关、章门、太冲、行间、攒竹、太溪、三阴交、心俞、脾俞、气海、三焦俞、胃俞、膏肓、中脘、阳陵泉、丰隆。
手法:点法、按揉法、抹法、扫散法、一指禅推法、屈指推法、一指禅偏峰推法、拿法、擦法、拍法。
1)外感头痛:用拇指点法或屈拇指点法点按风池、大椎、风门、肺俞,每穴2分钟左右;用拇指按揉法按揉印堂、鱼腰、太阳、头维、角孙等,每穴1分钟左右;用抹法分抹前额2分钟左右;在两则颞部用扫散法治疗8分钟左右;用一指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膀胱经,重点在肺俞、膈俞,时间约3分钟;用拿法拿肩井、曲池、合谷各1分钟左右。
2)内伤头痛:用一指禅推法或屈指推法,沿颈部两则膀胱经上下往返操作约5分钟;用拇指按揉法按揉风池、风府、天柱等穴各1分钟左右;用一指禅偏峰推法,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4遍,重点在印堂及太阳;用五指拿法,从头顶至风池,拿到风池后改为三指拿法,并沿颈项两侧向下拿至肩井,往返4~5遍;在腰骶部用擦法,重点在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以透热为度。
4)肝阳头痛证
②推桥弓,从上而下,每侧各推30次左右,两侧交替进行。
6)血虚头痛证
①用拇指按揉心俞、膈腧、脾俞、气海、足三里各约1分钟。
7)痰浊头痛证
①用点法点按三焦俞、脾俞、胃俞、膏肓、太阳、头维、中脘、阳陵泉、丰隆各穴约半分钟。
4.不要过度劳累,尤其不要思虑过度。要劳逸结合,适度运动。
5.头痛的急性发作期E,应适当休息,不宜食用炙煿辛辣的厚味食物,以防生热助火,同时限制烟酒。
3.要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鼻窦炎、青光眼、呼吸道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