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又名蚤休、七叶一枝花、草河车。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切片生用。
1.痈肿疔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本品苦以降泄,寒能清热,故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为治痈肿疔毒,毒蛇咬伤的常用药。用治痈肿疔毒,可单用为末,醋调外敷,亦可与黄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赤芍、金银花等同用,如夺命汤(《外科全生集》);用治咽喉肿痛,痄腮,喉痹,常与牛蒡子、连翘、板蓝根等同用;若治瘰疬痰核,可与夏枯草、牡蛎、大贝母等同用;单用本品研末冲服,另用其鲜根捣烂外敷患处,治疗毒蛇咬伤,红肿疼痛,也常与半边莲配伍使用。
2.惊风抽搐。本品苦寒入肝,有凉肝泻火,息风定惊之功。如《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研末冲服,或与钩藤、菊花、蝉蜕等配伍,用于小儿热极生风,手足抽搐等均有良效。
3.跌打损伤。本品入肝经血分,能消肿止痛,化瘀止血,可单用研末冲服,治疗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也可配三七、血竭、自然铜等同用。
1.《神农本草经》:“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毒。”
2.《本草汇言》:“蚤休,凉血去风,解痈毒之药也。但气味苦寒,虽为凉血,不过为痈疽疮疡血热致疾者宜用,中病即止。又不可多服久服。”
1.化学成分:本品含蚤休苷、薯蓣皂苷,单宁酸及18种氨基酸,肌酸酐,生物碱,黄酮,甾酮,蜕皮激素,胡萝卜苷等。
2.药理作用:蚤休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肠炎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化脓性球菌的抑制作用优于黄连;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含甾体皂苷和氨基酸有抗蛇毒作用;蚤休苷有镇静、镇痛作用;本品的水煎剂或乙醇提取物有明显的镇咳、平喘作用;蚤休粉有明显的止血作用;此外,还有抗肿瘤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本品解毒消肿力强,现在临床上常配伍相应的药物广泛用于多种癌症,如食道癌、喉癌、直肠癌、肺癌、肝癌、脑瘤、宫颈癌、急性白血病等,均有一定疗效(抗癌治验本草1994:64)。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蚤休尚可用于其他疾病,如:用蚤休、瓜蒌炒黄研末内服,白糖水冲服,同时又用上药以白糖水调敷神阙穴,治疗小儿癫痫9例,8例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94,11:522);有用蚤休虎杖丸(蚤休70g、虎杖70g,配伍皂刺、连翘、当归等药及雷米封片0.1g×100片)炼蜜为丸,治疗卵巢囊肿96例,总有效率为92%(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8,3:35);另有用蚤休、青黛,配以石膏、黄芩等药,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口腔炎38例,全部治愈(时珍国医国药1999,4:291)。此外,蚤休尚能治疗腮腺炎、咽喉炎、牙痛、虫咬皮炎、宫颈糜烂以及皮肤感染性炎症等。
4.不良反应:据报道,本品中毒量为60~90g,中毒潜伏期约1~3个小时,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严重者可导致痉挛。临床用药当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