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阻滞气机:血为气母,血能载气,故瘀血一旦形成,必然会影响气的正常运行,而导致气机郁滞,即所谓“血瘀必兼气滞”;气为血帅,气机郁滞又可导致血行不畅,从而形成血瘀气滞、气滞血瘀的恶性循环。如局部外伤,血出致瘀,使受伤部位气机郁滞,出现局部疼痛、青紫、肿胀等症。
(2)瘀阻经脉:《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以通为要,瘀血阻于经脉,则血液失于畅行,不通则痛,局部可出现疼痛、青紫、瘀斑、瘀点,或导致癥积肿块,甚则坏死等;经脉淤阻不通,脉络受损,则血逸脉外而见出血紫暗有块等。
(3)影响新血生成:瘀血阻于经脉之中,可致血液运行不畅,受阻部位得不到血液的濡养滋润,势必导致脏腑功能异常,影响新血的形成,故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说。故久瘀之人,常可见肌肤甲错、毛发不荣等血液亏虚而失于濡润的症状。
(4)病位固定:瘀血作为一种有形的病理产物,一旦停滞于体内某一部位,多难以及时消散,故其致病具有病位相对固定的特点,如局部刺痛固定不移,或癥积肿块日久不消等。
(5)病证繁多:血液在人体的运行无处不到,周流不息,滋润濡养全身,维持各脏腑的正常功能。由此也决定了瘀血致病病位非常广泛,人体全身各个脏腑组织,都有瘀血为患的可能。因瘀血停积的部位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病证。如瘀阻于脑,脑络不通,可致头痛、头晕、健忘、痴呆、癫狂,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语言謇涩、肢体活动障碍等;瘀阻于心,可见心悸气短、心胸憋闷、心前区隐痛或绞痛阵作,或引左臂内侧而痛,甚则唇舌青紫、汗出肢冷等症;瘀阻于肺,可见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喘咳嗽、咯血,或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等症;瘀阻于肝,结于胁下,可见腹胀纳呆、胁肋刺痛、癥块;脉络瘀阻,则见腹部脉络怒张、面色青黑、面颈胸臂有血痣朱纹;瘀阻胃肠,可见胃脘刺痛、拒按、痛处固定,或见呕血、便血,或大便色黑如漆;瘀阻胞宫,可见小腹疼痛拒按,或痛经、闭经、崩漏、月经不调、经色紫暗有块等;瘀阻肢体经脉,可见肢体麻木疼痛、肿胀青紫等;瘀阻皮下或体内,可见癥积肿块。此外,瘀血阻滞日久,尚可导致痰浊内停,或郁积化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