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基本理论,是古人通过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对自然界观察和认识的总结。是古人用以认识和解释自然界的方法论,古人用五行着重阐述“生化”,阴阳着重阐主“极变”,相当于现代的“量变”和“质变”。它自从被应用到中医学领域之后,便成为脏腑、经络的理论基础,并作为一种认识人体生命过程和疾病过程(即生、老、病、死全过程)的方法论,阐明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对疾病的辨证论治。
阴阳理论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作为自然科学的中医学来说,也就自然而然地吸收了这一朴素的先进的哲学理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论是生理功能的发挥,还是病理过程的演变,都处于阴阳的变化过程之中,故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运用针灸治疗疾病,都是以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为目的。在针灸临床上常有左右互取以及前后上下对应取穴法,这是阴阳互引的针灸法则,充分体现了针灸疗法重视平衡阴阳的核心思想。
五行理论的基本意义是以自然界五种基本物质代表五种抽象的功能属性,借以反映事物之间相生相克现象及其规律。五行学说对针灸临床有着广泛的指导和重要作用。
针灸可以治疗的病超过300种,对100余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世界卫生组织就推荐43种疾病可应用针灸疗法。但一般来讲,国内患者到针灸科就诊的多以神经系统及骨关节疾病患者为主,如中风后遗症、面瘫、小儿脑瘫、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各种痛证(头痛、各种神经痛、关节痛等)、运动伤、外伤(如颅脑外伤)和手术后遗症等。
其实针灸对诸如失眠等亚健康状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胃脘痛、腹痛,甚至泄泻、便秘也有较好疗效,也常用于青少年近视、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小儿遗尿等。
温馨提示:在特殊情况下,针灸还可用于中暑、虚脱、急性疼痛等急症。国内就规定医院急救车内必须配有针灸针,以便在抢救病人时用于刺人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