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生草本,高达2.5米。茎直立,具星状簇毛。叶互生,圆形至圆卵形,长6~10厘米,宽5~10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心形,通常具3~7浅裂,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齿,两面均有星状毛;叶柄长约4~8厘米,具星状簇毛。花单生于叶腋,有柄长约2.5厘米,小苞片7~8,基部连合,较萼为短;花萼圆杯状,5裂,裂片三角形,密被星状绒毛:花冠直径约7厘米,紫红色、淡红色或白色,花瓣5,倒卵形,先端边缘具不规则的齿裂,雄蕊多数,花丝结合成一圆柱体,花药密集其上;子房多室,心皮轮状排列,花柱上部分裂。果实扁球形,直径约3厘米。种子斜肾脏形,背部边缘竖起如鸡冠状,侧面有斜纹。花期5~10月。
本植物的根(蜀葵根)、茎叶(蜀葵苗)、种子(蜀葵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②《千金。食治》:味甘,微寒滑,无毒。
③《本草拾遗》:治小儿风疹。花有五色,白者疗痢疾,去邪气,阴干末食之。
⑤《珍珠囊》:治带下。赤治赤(带),白治白(带)。
⑥《纲目》:治带下,目中溜火,和血润燥,通窍,利大、小肠。
⑦《分类草药性》:治红崩,吐血。红、白、淡三种,白治带症。
⑧《重庆草药》:和血,润肠,除邪热。治倒经,热毒燥结。
①治妇人白带下,脐腹冷痛,面色痿黄,日渐虚损:白蜀葵花五两。阴干,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如赤带下,亦用赤花。(《圣惠方》)
②治二便关格,脓闷欲死:蜀葵花一两(捣烂),麝香半钱。水一大盘,煎服,根亦可用。(《纲目》)
③治痎疟及邪热:蜀葵花白者。阴干,为末服之。(《本草图经》)
④治鼻面酒皶及酐酣:蜀葵花一合,研细,腊月脂调敷,每夜用之。(《仁存堂经验方》)
⑤治蝎螫:蜀葵花,石榴花、艾心等分。并取阴干,合捣,和水涂之螫处。(《补缺肘后方》)
⑥治烫伤:棋盘花三朵,泡麻油二两,搽患处。(《贵州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