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肝炎在湿热疫毒深入营血的极期,由于热毒化火,火热炽盛,热蕴营血,煎熬熏蒸,热与血搏,而致血液稠浊,血涩不畅,形成瘀血,血瘀又可郁酿化热,而致血热愈炽,血热与血瘀互为因果,表现为瘀热相搏的一系列证候,如瘀热发黄、瘀热血溢、瘀热水结、瘀热阻窍等证。瘀热郁于血分,易促使黄疸迅速进一步加深,持续难退,病程超过10天至2周者,标志病情的恶化、难治,因此瘀热发黄与一般单纯的湿热发黄轻重差异极大。瘀热动血,具有血热与血瘀并见的特点,表现为多个部位的出血,量多势急,血色暗红、深紫,或夹有血块,质浓而稠,或肌肤瘀斑成片。对吐血、黑便的患者要特别提高警惕出现血脱危候。瘀热水结,乃因瘀热壅阻下焦,肾和膀胱气化不利,瘀阻水停,可见尿少赤涩、腹胀尿闭等证候,与现今所说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同义。至于瘀热阻窍,扰乱神明者,则多与瘀热里结阳明,腑热上冲,热毒内陷心包相互有关,可见烦躁、谵妄、嗜睡、神昏、痉厥等危候。
综上所述,血热和血瘀两种病理因素的共同参与,是构成重症肝炎瘀热相搏的病理基础,从而为应用凉血化瘀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具体言之,就是将凉血与化瘀两类功效或双重作用的药物组合配方,辨证治疗瘀热所致的一系列证候。凉血与化瘀联合应用治疗重症肝炎的主要药效作用如下:①退黄:凉血可以清解血分热毒,毒解黄易除,化瘀可以阻止瘀郁生热,脉通血畅,有利于改善肝胆疏泄功能,加速黄疸的消退。②止血:血得热则行,血凉自可循经,瘀阻则血涩,瘀化则脉道通利,血自畅行,从而控制因瘀热动血所致的出血、发斑。③利尿:清血分之热,可免搏血为瘀,防止瘀热壅阻下焦,影响肾和膀胱的气化;化瘀能使脉络通畅,水津得以布散,不致血瘀水停,从而达到化瘀利水的目的。④醒神:瘀热闭滞窍络,神机失用者,凉血与化瘀合用,可使瘀热分消,营热透而窍络通。
凉血化瘀方,当首推《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该方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之功,为临床公认之凉血散瘀基础方,并可酌加紫草、栀子、大黄、玄参等。若黄疸深重,可合茵陈蒿汤加鸡骨草、田基黄等;出血量多加大黄、栀子、紫珠草、白茅根;若消化道出血蓄瘀,可用大黄煎汁高位灌肠,凉血祛瘀止血;尿少便秘可仿《温疫论》桃仁承气汤意,配大黄、桃仁、芒硝、枳实、猪苓、白茅根、怀牛膝等下瘀热、利小便;瘀阻神机,配合清心开窍通络之丹参、连翘、郁金、鲜石菖蒲等,同时可用神犀丹凉血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