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该方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该方。
1.癔病 用本方:半夏18g,厚朴15g,茯苓15g,生姜12g,苏叶(后下)9g,如气郁甚者加香附、甘松各15g;病久痰浊胶结甚者加川贝母、郁金、枳实各15g。每日1剂,早、午、晚3次煎服。治疗癔病104例中,男37例,女67例;年龄16-45岁;首次发病者35例,发病2次以上者69例;病程1年以内者101例,l年以上者3例。结果:凡癔病症状完全缓解,近期l-2个月不再发作为痊愈,共103例;症状有较大程度缓解,或完全缓解后,近期偶有轻微发作;经治又迅速缓解为显著进步,共1例,获愈最短时间5日,最长时间27日,以8-15日为多。
2.梅核气 用本方加减: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叶、僵蚕、姜黄、贝母、川牛膝、白花蛇舌草,水煎,每日1剂。另用威灵仙、水、醋各半,煎,浓缩取汁,随时徐徐咽下。治疗梅核气62例中,女47例,男15例;年龄21-45岁。结果:痊愈46例,显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9%。
又用本方加味:半夏、赤茯苓各9g,厚朴、苏叶各5g,吴萸、黄连各3g,生姜4片,大枣5枚。水煎服。治疗梅核气74例,结果:治愈9例,好转24例,无效41例。
3.咽异感症 用本方加味:半夏12g,厚朴10g,茯苓12g,生姜10g,紫苏10g,日1剂水煎服。治疗期间不用其它任何辅助药物。对照组给予镇静剂及维生素类药物。治疗咽异感症,治疗组3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4例;年龄20-62岁。对照组3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5例;年龄19-60岁。根据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l年以上无复发者;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复发者;有效:症状得到控制,易复发;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9%。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X2=24.9,P<0.01)。疗程:治疗组平均治疗天数8.88±2.27日,对照经平均治疗天数12:03±2.62日,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
4.急性肠炎 用本方加减:半夏、厚朴、苏梗、苍术各6g,茯苓9g,甘草3g,腹胀痞满加藿香;苔厚腻加草蔻。水煎服。脱水严重辅助输液。治疗急性肠炎129例,结果:痊愈81例,显效42例,好转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