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化性溃疡:用本方加减:银花10g,连翘10g,白芷10g,浙贝母10g,防风10g,白芍24g,甘草10g,白芨10g,黄芪20g,当归10g,党参10g、茯苓10g,制乳香6g,大黄3g。水煎,每日1剂,煎煮第1次与第2次药液混合,装保温瓶内分3次服.治疗期间进半流质普食,禁服辛辣之品。治疗消化性溃疡58例,男51例,女7例;年龄17-62岁。疗效标准:治疗后症状消失,胃镜复查属疤痕期或X线钡透复查龛影消失者为治愈;症状消失或减轻,胃镜检查属愈合期或X线钡透龛影缩小2/3以上者为显效;症状减轻,胃镜检查后慢性退行期或X线钡透龛影缩小1/3者为进步;症状无减轻或加重,胃镜或X钱钡透检查无改善者为无效。结果:治愈47例,占81.04%;显效8例,占13.79%;进步3例,占5.17%;平均治疗天数29.8日;总有效率为100%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又用本方:当归尾、赤芍、大贝、天花粉、金银花各15g,防风、白芷、陈皮、皂角刺各10g,乳香、没药、山甲、甘草各6g,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疗程。治疗本病53例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0岁;各例均经上消化道钡透及纤维胃镜检查确诊。1个疗程后根据钡透或纤维胃镜复查结果判定疗效。结果:治愈35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3%。
本方去皂角刺、陈皮加红花15g,砂仁10g,甘草5g为基础方。对病久或体弱者加黄芪、山药;便血或吐血者加大黄;吐酸嘈杂者加煅瓦楞子;偏寒者加良姜、附子;胃阴不足者加石斛、木瓜、五味子,共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6例,效果满意。
2.反流性食管炎:用本方加减:金银花、皂角刺各30g,当归12g,陈皮、赤芍、天花粉各10g,贝母、炙穿山甲、乳香、没药、甘草各6g,嗳腐吞酸者,加海螵蛸、瓦楞子各10g;咽部出血者,加仙鹤草15g,藕节10g;咽喉肿痛者,加射干、玄参各10g。水煎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4例,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70岁,其中以35-55岁居多,共56例;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15年;初发病例93例。复发病例11例。结果:治疗1-3周后,78例痊愈(疼痛、灼痛感消失,1年以上不复发),占75%;12例有效(疼痛、灼热感减轻,或愈后1年内复发),占11.5%;14倒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占13.5%。总有效率达86.5%。复发者5例,仍用本祛治疗,4例获愈,1例有效。
3.痈疡:用本方为基础方。热盛加蒲公英、连翘;湿重加黄柏、车前子;寒重加桂枝、姜;气虚加黄芪、太子参;肝郁加柴胡、生山栀。水煎,日1剂,病情重者每日2剂,外敷黄地膏(黄芪、地榆、当归、红藤、冰片粉配制而成)。治疗半阴半阳肿疡54例,结果:痊愈46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
4.疽:治疗有头疽43例,采用中药治疗32例,并辅以西药治疗11例。其中热毒型28例以本方加减用药:二花、连翘、黄芩、蒲公英、蚤休、归尾、赤芍、丹皮、乳香、没药、黄芪、穿山甲、皂角刺;气血两虚型8例以本方加减用药: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二花、连翘、黄芩、黄连、穿山甲、皂角刺、蚤休;阴虚型7例以本方加减用药:生地、白芍、花粉、知母、玄参、二冬、黄芪、当归、皂角刺、穿山甲、川贝进行治疗;合并糖尿病者加用胰岛素、降溏灵等,同时外敷金黄散加拔毒膏合治,结果:治疗30日,痊愈43例;总有效率为100%。
5.阑尾脓肿:用本方治疗阑尾脓肿30例。结果:27例治愈,3例失败;总有效率为90%。
6.乳腺炎:用本方加味:炙山甲10g,炒皂刺10g,当归尾10g,象贝母10g,天花粉10g,乳香6g,没药6g,白芷10g,防风10g,金银花30g,陈皮6g,生甘草6g,日1剂水煎服,分3次饭后服用。服药同时可再把煎过的中药渣用布袋包好,趁热做湿热敷,热敷30分钟后,再轻用力按摩局部,也可用木梳梳之,梳时注意由上方开始向乳头方向梳。治疗外吹乳痈56例,年龄22-39岁;初产妇42例,经产妇14例;发病时间为产后15-30日28例,产后1-6个月19例,6个月以上9例。结果:痊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51例,占92.8%;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痛减轻)5例,占7.2%;总有效率达100%。
7.子宫颈炎、阴道炎、妇科术后感染等炎症:候士林用本方加减:治疗宫颈炎21例。阴道炎30例,妇科术后感染11例。少腹胀痛加红藤、败酱草;少腹硬痛或有决拒按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带下、阴痒加瓜蒌仁、冬瓜仁,配合坐药(儿茶、五倍子、铜绿、雄黄、青黛、冰片、川椒、蛇床子、地肤子)、治疗。用药后炎症及肿块消失,腹变软,宫颈糜烂愈合,白带正常。结果:治疗62例中,症状消失58例。
8.麦粒肿:用本方:金银花25g,白茧10g,防风10g,当归10g,陈皮10g,大贝10g,炮山甲10g,赤芍15g,花粉15g,天丁15g,乳香6g,没药6g,甘草3g,水煎,内服,每日1剂。热毒甚者加蒲公英,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治疗麦粒肿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8-35岁;病程2-6日;其中单服者24例,双眼者6例。结果:服药4-5日后,红肿及硬结完全消退者为痊愈,共25例;6-7日消退者为好转,共3例;无效2例。
9.扁桃体周围脓肿:用本方加味:金银花、白芷、贝母、防风、赤芍、生当归、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各10g,乳香、没药、陈皮、甘草各6g,先用水浸泡15-30分钟,武火连煎2次,药液混合,取汁300ml,早晚各半,口含徐徐咽服。形成期加牛蒡子、山豆根;溃脓期重用穿山甲、皂角刺;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治疗扁桃体周围腺肿60例中,男54例,女6例,年龄18-55岁;以青壮年发病较多,常发生于急性扁桃体炎的4-6日,体温均高于37℃。服药后发热及疼痛消失,炎症消退,无并发症者为治愈。服本方3-7剂后,57例痊愈,3例加用穿刺排脓痊愈(有效);总有效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