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婴儿至学龄儿童均可发生,但以婴儿期最多见。本病发生和体质有关,如对牛奶或某些食物过敏。诱因可有感冒、腹部受冷、暴食、大量冷食、高糖饮食导致肠内胀气、肠内寄生虫毒素刺激等。本病属中医“盘肠气痛”、“盘肠内吊痛”的范畴。
由于护理不当,小儿脐腹部为风冷寒气侵袭,寒邪结于肠间,寒主收引,寒凝则气滞,经络不通,气血壅阻不行,因而突发腹部剧烈绞痛。或因乳食不节,或暴食过度,壅滞肠中,以致中焦气机受阻,郁而不通,升降失职,传导失司,故发为本病。
1.阵发性剧烈腹痛,大声啼哭,常发生在夜间,面颊发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下肢发冷,双手紧握。可伴有呕吐。
2.腹痛每次持续发作数分钟至十数分钟,时痛时止,一般反复发作数十分钟至数小时而自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轻型患儿仅每晚表现烦躁啼哭不宁。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甚至拒食的一种病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体内缺锌,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正确的喂养方法,以及急慢性疾病影响等,均可导致厌食发生。本病各个年龄期都可发生,但以1~6岁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本病中医称“纳呆”、“恶食”等。
或病后元气大伤,津液耗伤,脾胃之气阴受损,受纳运化失常而厌食。部分婴儿可因先天不足,胎禀怯弱,脏腑虚弱,生后即纳呆食少。虽然病因不同,但病位主要在脾胃。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以阴为用。故饮食不节,喂养失调,或病后气阴耗损,均导致脾胃损伤,胃阴伤则不思进食,脾阳伤则运化失职。本病迁延不愈,水谷精微摄取不足,化生气血受碍,日久可转为疳证。
1.有佝偻病、贫血、慢性肠炎或长期便秘等病史。或饮食习惯不良(如过食高蛋白、高糖饮食),有挑食、偏食史等。
3.以厌食为主症,常可伴有面色萎黄、形体瘦弱、精神不振、院胀不适,舌苦自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