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是常见外科急重症,多数损伤因涉及内脏而伤情严重,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腹部损伤约80%为闭合性损伤,损伤的原因为撞伤、挤压伤、跌伤及车祸等。多数损伤因涉及内脏而伤情严重,病因较复杂,绝大部分内脏损伤需要手术治疗, 由于病情轻重缓急不一,如伴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可危及生命,所以对其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护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及时予以恰当的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腹部抽伤患者65例,男45例,女2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6岁,就诊时间最短伤后2小时,最长12小时。致伤原因为车祸伤、刀刺伤、坠落伤、跌伤。脾脏54例,肝脏6例,小肠损伤2例,结肠损伤1例,直肠损伤1例。
1.2 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腹腔穿刺和床边B超、腹部CT,尽快、尽早作出确诊。对急救应迅速予以处理并积极预防休克,当休克发生后,必须快速输血、输液,以尽快恢复血容量。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根据各种损伤分别行相应的修补术。术后伤员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输液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全身、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对症治疗镇静、止痛、止血等。
2.1 术前护理在急救护理时应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积极配合医生抢救病人。首先处理危及病人生命的表现,如心跳呼吸骤停、窒息、大出血、张力性气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30min测定一次呼吸、脉搏、血压;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判断病情的演变,反复测定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以判断出血量及对治疗的反应。注意有无急性腹膜炎、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期间病人做X线等影像学检查时,应有专人护送,并注意病情变化。对已发生休克者应迅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及时补液,必要时输血。输血、输液,对于腹腔内出血,虽然丧失主要是血液,但并不需要全部补充血液。首先快速补给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45min内输入1000~2000ml.同时做好配血,若病人血细胞比容小于30%,应输血。输液时应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情况决定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特别是感染严重时。观察期间为避免病情加重,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不随意搬动病人,待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半卧位。病情严重或疑有内脏损伤者,在腹腔内脏损伤未排除前绝对不能进饮食,应予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和减少胃肠液外漏。禁饮食期间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供应热量,并记录出入量,尿量是反映内脏组织灌注的良好指标,若尿量每小时大于30ml,说明组织灌注良好、体液不足得到纠正,可每30~60min记尿量一次,必要时测量尿比密。急腹症一般都应禁忌灌肠,肠管损伤时,灌肠会加重病情。确定手术治疗时,应及时行腹部手术常规准备,必要时留置胃管、尿管,并充足备血。
2.2 术后护理卧位应根据麻醉的方式来决定卧位,生命体征平稳遵医嘱给予半卧位,以利腹腔引流,改善病人呼吸状况,减轻腹部肌肉张力有利于伤口愈合,有利于腹腔引流。定时监测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生命体征,必要时记录出入量,观察病情恢复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并予以处理。饮食继续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根据病情需要输血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的需要,待肠功能恢复后,可拔除胃管,遵医嘱进流质饮食;如无腹痛、腹胀等,2~3天可给予半流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为宜。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受压、扭曲、滑脱,保持引流通畅、充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必要时留置2条引流管,并行腹腔冲洗。如内脏出血而置引流管者,术后48h内渗血逐渐减少则可拔管。引流管如有阻塞现象,可用少量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更换引流管,每日记录引流量,每日更换引流袋。观察患者体温,术后3d内患者体温在38℃以不需处理。若超过38℃并伴有畏寒、发热时应考虑腹腔内感染。发热患者应注意口腔与皮肤护理,高热时要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及时给予镇静、止痛剂,减轻患者不适,保证病人休息。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促进术后恢复,防止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