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改变。重视身心健康,积极做好疾病的预防,治疗亚健康状态,选用毒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民众的共识。
中医注重“治未病”的理念,有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根据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生命信息把握疾病动态变化,注重形神统一,在养生、保健、治疗与康复等方面采用早期干预,有效实现了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目的。同时,中医强调天人相应,注重人与自然、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生存状态为主的健康维护,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类健康追求的方向。在诊治方面,中医具有中医药、针灸、推拿等丰富的诊疗手段和方法,注重人体功能的调节,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同时辨证用药及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具有效果可靠、毒副作用小等优势。相对于单纯注重人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单靶点、单环节治疗且具有较大毒副作用的西药而言,中药所体现出的针对疾病多环节、多靶点发病机制产生的系统调节作用则更具有优势。
此外,如何解决广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覆盖范围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是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医药具有易于普及和“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医疗模式,能够为民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将有可能为现代社会提供新的医疗保健模式。
另外,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病、慢性病、各种疑难杂症日益增多,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中医有着特有的诊疗方法,以辨证论治为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实现了阴阳平衡、脏腑和调的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目标。它突出了个体特点和疾病不同阶段的特异性,在动态活体状况下观察、分析、处理各种病变。在老年病、慢性病和原因不明的病症治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当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断扩展,使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开始全面走向国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80%的人在使用当地的传统药、国外的传统药或是中药,全世界草药市场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美国有关部门统计,美国的草药和植物药也是每年两位数速度递增。德国现有50家中医学术机构从事中医药研究,每年约有200万人次接受中医治疗。另外,从事针灸治疗的德籍医师达5万人,占全德国医生总数的1/6.由于西药研发成本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以“自然疗法”为特点的天然药物产业将成为全球制药业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中医药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新形势下,中医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十七大报告中,胡总书记强调:“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都将中医药列为重点内容,中央财政对中医药的投入也在大幅增加。2007年,中国国务院十六个部门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二○○六——二○二○年)》,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可以说,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必将焕发新的生机,进一步发扬广大,为人类健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