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本组男15例,女8例,入院年龄2小时~7岁,新生儿7例,婴儿(不含新生儿)11例。12例患儿术前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20例患儿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疝内容复位、膈肌修补术。除4例新生儿重型病例死于顽固性低氧血症外,其余患儿痊愈出院。
2.1.1加强呼吸道管理:(1)先天性膈疝(CDH)患儿出生后即有呼吸困难者,立即行气管插管,给氧,机械通气,禁忌用面罩复苏囊手控加压通气,因为可引起胃肠道充气扩张。保持患儿安静,尽量采取患侧卧位,使用肩枕,伸直气道。定时拍背,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吸引负压不可过高,一般早产儿54~68cmH2O,足月儿68~100cmH2O,以免引起气道损伤。操作应轻柔、无菌,避免感染。注意保温,以减少热能及氧的消耗。(2)婴幼儿需预防感冒,有肺部炎症者积极抗炎治疗。
2.1.2禁食、胃肠减压:人院后即对患儿进行禁食,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对呕吐频繁者留置胃管保持开放,抽吸1次/小时,必要时持续低负压吸引,减轻压迫症状,防止人工辅助呼吸引起胃肠道充气扩张,每小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如有血性或咖啡色胃液吸出时,应考虑可能为疝嵌顿引起胃肠坏死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1.3生命体征的监测:每小时记录呼吸、体温、脉搏、血压、SpO2,特别要观察呼吸次数,听呼吸音,观察胸廓起伏、紫绀部位、程度,有无三凹征。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和尿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预防酸碱代谢紊乱的出现并及时予以纠正。
2.1.4营养支持:应严格按医嘱匀速补液,防止输液速度过快或液体量过多,增加心脏负担。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患儿,可予静脉营养,少量多次输血和血浆,以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
2.2.1重视肺发育不良的护理和气胸的防治:(1)肺发育不良和肺功能不健全是该病的主要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气促、发绀、纵隔移位,部分患儿有咳嗽、发热等。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严密观察呼吸症状及有无缺氧征象,及时作血气分析检查,了解体内有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血pH值,并做出正确有效的处理。(2)气胸也是围手术期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对侧气胸易被忽视,术后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坩等应高度怀疑气胸并及时做出正确处理。
2.2.2体位:术后麻醉清醒后予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利于肺复张,可减轻胸腔压力及膈肌缝线处的张力。
2.2.3胃管护理:术后疝入胸腔的脏器还纳入腹腔,腹腔容积相对减小,为减轻腹胀,避免增加腹内压,本组患儿术后均予禁食,胃肠减压,保持导管固定、通畅。抽吸胃液1次/小时,避免负压过大,损伤胃黏膜,可根据病情使用低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记录胃液量、颜色、性质。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湿润,口腔护理2次/天。观察是否有腹胀及肠鸣音情况,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宜采取逐渐增加的原则,先予温水少许,若无呕吐、腹胀,予牛奶逐渐过渡到普食,每次排便均应查潜血试验。幼儿饮食宜高热量、易消化、营养丰富,以利伤口早期愈合,增强体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2.4体温的护理:注意保暖,一般婴幼儿术后体温不升,因为婴幼儿的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大,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可用棉被包裹。双足置用双布套的热水袋,水温不超过50℃,防止烫伤。也可置保暖床,床温以28~30℃,相对湿度50%~60%为宜。各种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散热。
2.2.5循环监测:本组4例合并肺发育不良,肺受压造成低氧、纵隔移位,1例由于胎儿循环持续存在致肺动脉高压及右向左分流,故应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尿量、SaO2等变化。为防止肺高压危象,遵医嘱使用镇静、肌松药,以防止患儿躁动致耗氧增加。本组1例术后第一天出现差异性紫绀,左上肢、双下肢紫绀,SaO2小于80%,颜面部及右上肢尚红,烦躁,心率180次/分,患儿出现呼吸窘迫,血气分析示PaO247mmHg、PaCO259mmHg,即给O2吸人、呼吸机高频通气及安定、芬太尼镇静等综合治疗2天后,SaO2升至97%,肤色转红。1例术后第一天、2例术后第三天分别出现尿少<1ml/(kg·h),末梢灌注差,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2~5?滋g/(kg·min)强心,并予速尿利尿,3例患儿分别于1天后末梢循环改善,尿量增至正常范围。
3加强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
(1)预防口腔感染,术后禁食要做好口腔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两次,口唇干燥者可涂石腊油数。(2)预防肺部感染;患儿术后置于单人病房,控制探视人数。每天为患儿叩胸拍背数次,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换气。操作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发生交叉感染。(3)预防褥疮:定时翻身,保持床单清洁、无皱、干燥,每天早晚用温水擦浴,便后及时清洗会阴,保持皮肤清洁干净,使患儿舒适,同时又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以利于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