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损伤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组织灌注不足,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血糖和游离脂肪酸增高,此时给予营养支持不能为病人所利用。这—段约持续1~2天。
2.生命体征稳定后,病人进入高潮期,表现为高分解代谢,应尽早开始营养支持。
3.如果病人能够耐受肠内营养,应予首选。如果肠内营养的剂量不能满足病人总热卡的需求,应加用肠外营养补充其不足。胃肠道消化功能完整的病人可给予整蛋白饮食,咀嚼和吞咽功能完整的病人可给予口服饮食。
4.脑损伤病人常合并胃排空障碍,容易导致误吸和吸入性肺炎。为避免上述并发症,可通过X线辅助或内镜将喂养管置至空肠。在胃减压的同时经鼻肠管(或空肠造口)给予肠内营养并辅以胃肠动力药,能明显提高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减少误吸和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率。
5.大脑退行性改变及脑血管意外多合并有吞咽困难、咀嚼无力及胃排空延迟等症状。对合并吞咽困难、有呼吸道疾患或需要较长时间营养支持的病人应在内镜辅助下行胃造口术(PEG)或空肠造口术(PEJ),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目前国内已有成套系列产品。
6.液体过量可能引起脑水肿,应适当限制液体的摄入。使用肠内营养的病人可选用高能量密度的肠内营养制剂,使用肠外营养的病人可用高浓度的脂肪乳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由于应激病人常合并有高糖血症,因此在配制肠外营养时应慎用高浓度葡萄糖。在选用肠内营养时,使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制剂已证明可减轻高糖血症的发生。
7.脱水和肠外营养同时使用可能扩大脑损伤区周围的水肿带,使脑组织损害加重。因此对颅内压升高未得到控制的病人,应慎用肠外营养。
8.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减轻脑水肿的作用。但能增加分解代谢率和感染率,使营养状况恶化,诱发消化道出血,因此不宜长期使用。
9.在脑损伤过程中常有缺锌现象,低血锌以及尿锌丢失增加可能降低免疫功能,推迟脑损伤的康复,应注意补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