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后现代医学文化中通过引进新设备、新技术,积累了自己的经验,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目前,CT、DSA设备在我国应用已较普遍,MRI也已在许多城市安装使用。既然已进入后现代医学社会,高、精、尖医学影像技术背景正在形成一股难以扼制的挟持着技师的力量。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给予人激进的自我发展精神,当代关于敬业与修养、责任与使命,亦正是发育中的后医学文化环境中所必须汲取的资源。纵观后现代医学中的放射技师界,许多人尚缺少对技师精神的基本理解和估价,缺乏有理论深度的科研成果。不少技师缺乏对理想的终极追求,缺乏严谨的学风和踏实、系统的学术功底以及甘于寂寞的献身精神。加之我国目前的晋职、晋级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故尚不能跟上和适应后现代医学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后医学文化的要求,职称晋升应以专业技术水平和受训情况,尤其应以申请者的创造性、研究能力和成果,以及是否踏实工作、有敬业精神为准绳。
⒈我国放射技术学科的发展: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早年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人员作为医师的助手,都以单纯的X线摄影、照片冲洗等技术操作为主。由于外文水平及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大多数技术人员尚缺乏独立进行科研及总结经验的能力。70年代起,放射技师除继续探索摄影方法的改进及其他操作性技术的改进外,开始应用信息论及通讯工程学技术及相关学科的成就,对影像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及对成像过程进行定量解析,使影像质量得以大辐度提高。但因当时大部分人员的学历层次及知识结构存在着较普遍的欠缺,所以大多数仅限于一般性的器械保养等,能独立担任大型设备的安装、调试者为数不多。时至90年代,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已拥有各级医疗机构6万多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医院约有⒈5万余家,装备的X线设备约12万台,CT设备约3500余台,MRI设备约400余台,从事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人员约8·5万名。全国各地逐步开设的放射技术中、大专班达40余所,1994年在泰山医学院还开设了本科班,培养高级技师人才。因而放射技师的知识结构系列有了显著的变化,文化素质与业务基础、技能均有提高。早期人们认为放射技师只是医生的助手,而现代文献都已强调: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当代医学影像学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系统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具备一套完整的理论内容,它是建立在理工学、医学基础上的一系列复杂的技术过程,为临床提供了更丰富、更精确的诊断信息,并包涵对各种成像设备、器材实施全面技术管理与辐射防护的一门相对独立的边缘学科。其技术的复杂性,既需要生物知识,又需要分科众多的医学科学知识,还要有相当的技术训练和实践机会,这是后现化医学文化所决定的。
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然而,同样的机器在不同的人手里,得出的影像质量可以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进行放射技术系列人才培养,加强基础训练。但有的单位和个人不注重在职培训,总认为它是一项赔本的事,从而形成了学历终身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放射技术学队伍的发展。后现代医学的放射技师只有对学术事业和学科建设的忠诚与苦恋、具备实事求是的学者风范,才能充实与发展自己。人的一生获得的大部分知识来自在校教育之后的自我教育,后现代放射技师的时代特征之一就是要主动地自我再教育与自我更新意识,用以完善自己,其中参加讲座、研讨会等学术交流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要勇于向高层次发展,在高、精、尖医学文化背景下强化外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样才能跟上后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不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的外语就如同将自身置于一间没有窗子的屋子里,而听任自身知识的老化。
⒊大力开展科学研究:随着高功率大型X线机的出现,CT、MRI的相继问世,医师、技师、工程师、护师分工日益清楚。据统计,我国的技术队伍中技师及技士职称约占70%,主管技师职称约占20%,副主任技师以上职称约占10%,虽然基本形成金字塔结构,但这是指总体而言,有许多地区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另外,从《中华放射学杂志》1988~1992年所刊论著文章来看,技术学方面的论著比较少,其中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占1·7%,投照技术占1·1%,物理机械占0·4%,总体只占3·2%。诚然,如果加上技术交流、经验介绍的论文,总体可达20·0%左右,但是以上数字仍然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们的理论水平尚待提高,课题研究尚待加强。
⒋注重防护意识、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ENSCEAR)1993年报告书称,全世界1990年约进行了16亿次X线诊断检查,接受各种放射治疗的患者达600万人,仅放射诊断所致受检者与患者在被施用含有电离辐射的医学诊断或治疗中有意识接受的医疗照射,是最大的人为电离辐射来源。全民电离辐射剂量负担中,来自医疗照射的份额比核能生产以及放射性职业照射高几个数量级。因此,医疗照射的防护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作为医院,医疗工作是中心,X线照片质量是衡量技师服务思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它关系到科室以及医院的整体形象。随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行和医药、科技市场变化的发展,将对各级医院及科室产生重大影响。因此,QA、QC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具有严格的规程和科学的定量标准,使成像全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数据化,使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管理更丰富、更科学、更系统,并应提高到“生命工程”的高度来认识、来抓,以质量建设为核心,持之以恒地以服务质量和技术特色取胜。
⒌技师长的管理:作为技师长应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平和医学伦理学理论素养,以及技师业务水平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等。他可通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地利用资源来达到某一个预定的目标。技师长的管理应符合现代管理的趋势。后现代医学管理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内容。过去的管理以事、物为中心,后现代管理以人为中心,着眼于激发人的积极性;过去的管理是监督管理,完全靠纪律制裁,后现代管理则注重以被管理者的行为本质为激发力量,强调以研究人的心理规律、行为规律入手,进行科学的人的管理;过去的管理是控制管理,后现代则注重民主与自立,鼓励被管理者参与管理。而民主的管理方式较之专制的管理方式、放任的管理方式更有效,更能满足被管理者“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不仅取决于管理方式的变化,更依赖于被管理人员的素质,既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也包括道德素质。这里就有一个人才问题,要勇于把德才兼备、有能力、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大胆推上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线。
总之,没有信仰就没有未来。广大技师要用一种最新的文化视界,构建业已存在的医学影像群体,并勇于在崭新的高度上予以超越,力求从科学进化的积极意义出发,尽可能揭示后现代医学文化中医学影像技术的各种现象、本质等。人生是一个过程,但目标必须有终极意义,过程是有限的、思想是无限的,必须有精神才能战胜自我,才能永恒。也只有找到生活的动力,才会有力量去越过初级阶梯。我们要以严谨的学术作风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去促进我国当代医学影像技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