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别和年龄:尿石症人群发病率约2%~3%,肾结石治疗后在五年内约113患者会复发。男:女为3:1,女性易患感染性结石。在我国,上尿路结石男女比例接近,下尿路结石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尿石症好发于25~40岁之间,20岁之前患结石症者少。儿童多发于2~6岁,常与畸形、感染、营养不良有关。女性有两个高峰,即25~40岁和50~65岁。老年男性患尿石症与前列腺增生引起尿路梗阻有关,可继发膀胱结石。
(2)种族:尿石症的发病率与种族有关,美国尿结石发病率为1.64‰,其中有色人种比白人患尿石症的少。
(3)职业:有资料显示职业与尿石症的发病相关,如高温作业、飞行员、海员、外科医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发病率较高,空军中飞行员肾结石患病率高于地勤人员3.5~9.4倍。
(4)地理环境和气候:尿石症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山区、沙漠、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尿石症发病率较高,主要与饮食习惯、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关。在我国南方,泌尿外科诊治患者以尿石症为最常见的疾病,而在北方只占10%~15%。
(5)饮食和营养:饮食的成分和结构对尿结石的形成有重大影响。营养状况好,动物蛋白摄入过多时,容易形成肾结石,主要成分是草酸钙、磷酸钙;营养状况差,动物蛋白摄入过少时,容易形成膀胱结石,主要成分是尿酸。我国目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远高于下尿路结石,尤其小儿的膀胱结石现已少见。
(6)水分摄入:任何破坏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平衡的因素如出汗过多,都会使尿液中的钙
和盐的过饱度增加,有利于尿结石的形成。反之,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
(7)疾病:有些尿结石的形成与遗传性疾病有关,如胱氨酸尿症、家族性黄嘌呤尿等。尿结石的形成常表现为家族性,并发现与之相关的基因突变。先天性畸形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多囊肾、铁蹄形肾,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髓质海绵肾等,与结石形成密切相关。代谢紊乱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尿酸尿症和高草酸尿症等,以及尿路梗阻和感染等亦为尿结石形成的因素。
(1)形成尿结石的物质排出增加:尿液中钙、草酸或尿酸排出量增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尿钙增加;痛风患者尿酸排出增多;内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肠道吸收草酸增加引起高草酸尿症等。
(2)尿pH值改变:在碱性尿中易形成磷酸镁铵及磷酸盐沉淀;酸性尿中易形成尿酸或胱氨酸结晶。
(4)尿中抑制晶体形成和聚集的物质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酸性黏多糖、镁等。
(5)尿路感染时尿基质增加:使晶体黏附。
3.泌尿系解剖结构的异常
尿路任何部位的狭窄、梗阻、憩室均可导致尿液滞留及感染,尿液中晶体或基质在该部位形成沉淀,而尿液潴留继发尿路感染有利于结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