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冠状动脉痉挛表现为变异性心绞痛,即静息状态下发作的心绞痛伴心电图短暂性ST段抬高,但我们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临床上真正表现为经典的变异性心绞痛的患者并不多见,即使许多在安静下发作典型心绞痛的患者,动态心电图上亦未能记录到ST段抬高,而更多的静息状态下发作胸闷或胸痛的患者,在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中成功地诱发出了类似平时的症状发作,冠状动脉造影可见明显的冠状动脉痉挛,说明冠状动脉痉挛是静息性心绞痛的原因,但标准导联心电图记录并无ST段抬高,说明更多的冠状动脉痉挛患者临床表现为非典型的变异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是否伴ST段抬高可能主要与痉挛的程度有关,非完全闭塞性痉挛往往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改变,只有严重痉挛使血管接近完全闭塞时才表现为ST段抬高。此外,长期反复痉挛所建立的侧枝循环、闭塞性痉挛时间过短等亦可能是ST段不抬高的原因。据此,我们提出了将冠状动脉痉挛分为典型和非典型冠状动脉痉挛两种类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主要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典型冠状动脉痉挛:相对年轻,以静息状态下发作性胸痛或胸闷为主要表现,胸痛程度多较剧烈,呈典型心绞痛样发作,伴濒死感及出汗,若能记录到发作时心电图则为相应导联的ST段抬高,但随着胸痛症状的缓解ST段亦恢复至等电位线。若痉挛不能及时解除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多数患者平时运动耐受能力良好,心电图运动试验的结果取决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但多数为运动试验阴性或运动过后恢复期出现缺血性心电图表现(合并冠状动脉肌桥者运动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改变),未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核素灌注心肌显像负荷试验则表现为反向再分布,冠状动脉造影多数无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多为节段性轻度狭窄或内膜不光滑,常见合并肌桥,乙酰胆碱或麦角碱激发试验诱发出节段性冠状动脉痉挛。
非典型冠状动脉痉挛:常见于生活或工作压力较大的中年患者,亦以静息性胸痛或胸闷为主要表现,常于后半夜或过度劳累之后的安静状态下发作,但程度较轻,呈胸部闷胀不适、呼吸不畅、压迫感等,无明显濒死感及出汗,夜间常因胸闷而憋醒,坐起、行走、呼吸新鲜空气等可使症状缓解,含服硝酸甘油亦可使之缓解。发作时心电图记录可见T波改变、ST段压低或无任何缺血性改变(患者常因发作时心电图无明显心肌缺血改变而被忽视),运动心电图多为阴性,核素灌注心肌显像负荷试验表现为反向再分布,冠状动脉造影多表现为弥漫性动脉硬化、血管细小、僵硬迂曲及远端血流缓慢,乙酰胆碱或麦角碱激发试验多可诱发弥漫性或多支冠状动脉痉挛。
基于现有的研究推测,典型与非典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呈现不同临床特征的根本原因在于冠状动脉痉挛发生时,痉挛血管是否发生完全性闭塞。典型患者常因严重痉挛导致血管完全闭塞,远段血流完全中断,从而出现严重心绞痛发作伴急性损伤性ST段抬高;非典型患者则常常因痉挛程度为非闭塞性,或远段因反复发作已经形成侧枝循环、或痉挛持续时间过短等使远段血管虽有缺血但未达到损伤程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此,临床仅仅出现程度并不很严重的胸闷、且并不出现ST段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