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德逊的“与社区为伙伴”的模式安德逊、麦克法林与赫尔登(Anderson,Mcfarlane&Helton,1986)根据纽曼的系统模式(NeumanSystemModel),提出了“与社区为伙伴”的概念架构。此模式将压力、压力源所产生的反应、护理措施,以及三级预防的概念,纳入护理程序中,强调了在社区护理中应注意社区压力源的评估。按照护理步骤,首先应评估社区的人口特征、物理环境、社会系统;第2步找出社区压力源和压力反应确定护理诊断;第3步在制订护理计划时应遵循三级预防护理措施;第4步在执行时,需社区、被护理者主动参与;第5步进行评价。此模式比较适合社区护士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妇女、儿童等护理保健应用。
2.怀特的“公共卫生护理概念”模式此概念架构整合了护理程序的步骤、公共卫生护理的范畴与优先次序及影响健康的因素,形成公共卫生护理概念模式。该模式首先强调社区护士在进行社区护理时必须要了解影响个案或群体健康的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包括:(1)人类~生物的决定因素;(2)环境的决定因素;(3)医学技术/医疗机构的决定因素;(4)社会性的决定因素。其次,护理人员在制订计划时应按照优先次序,即预防、促进和保护。最后在执行护理措施时,怀特提出了公共卫生护理常用的3种措施:(1)教育,提供个案卫生咨询,使个案能够主动且正向地改变其态度与行为;(2)工程,以应用科学技术的方法控制危险因子,避免大众受到危害;(3)强制,以强制的法律规则迫使大众施行,以达到有益健康的结果。此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要求社区护士应从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公共卫生角度,对社区群体、家庭、个案进行评估、诊断、计划、执行及评价。
3.斯坦诺普与兰开斯特的“以社区为焦点的护理程序”模式此程序包括了6个阶段,其中第2~6阶段与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基本相同。第1阶段,即开展护理程序之前,必须与个案建立“契约式的合作关系”,使社区民众了解社区护士的角色功能与护理目标。此模式强调社区护理程序的流程与评价的步骤。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健康意识和参与率人们的健康意识决定其健康行为。只有当全体公民深刻地认识到健康对自己很重要、自己对健康负有责任这一道理时,才可能积极追求健康,自觉选择有利于恢复和保持健康的良好行为,也只有当人们对社区护理机构的性质和功能有了充分认识和了解,才可能对其产生信任,乐于接受和主动寻求服务。我们可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发挥舆论和宣传的导向作用,将国民的健康意识唤醒,不断提高其健康意识水平,扩大社区护理服务的影响力,使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支持和参与社区护理服务,从而推动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区护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首先要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全民保险,为护理走向社会、走进家庭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制定出与社区护理发展相适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积极与物价部门配合,制定和规范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制定人事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等等,做到有法可依,规范管理,为我国社区护理保驾护航。
3.积极开发资源,建立各种形式的社区护理机构我们要抓住机遇,采用争取政府投资,鼓励私人投资、保险公司投资和医院投资,以及引进外资等多种方法来大胆开发资源,建立不同性质和功能的社区护理机构。在性质上可以是由政府投资建立,聘任法人经营;也可以是由私人出资建立和经营,国家统一管理;还可以是由保险公司资助建立和经营,接受政府部门监督。在功能上可以是社区护理站、保健所,也可以是老人院、临终关怀所;还可以是康复中心、糖尿病中心等。实行直接收费、保险公司支付费用和免费进行部分服务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体制,将盈利、福利和公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经济、便利和及时的全方位护理服务。
4.抓紧培养社区护理人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护理需要对护士培训以继续教育为依托,以全科医学教育为形式,对医院内热爱社区护理的临床护士进行社区护理知识培训,使她们尽快成为社区护理的骨干;可将中专护士学校改为社区护理培训中心,让学生在中专毕业的基础上继续培训2~3年,直接获得社区护理执业证书;将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纳入高等护理教育中,在高等护理教育中把培养适应未来的社区护理人才作为长远的培养目标,开设社区护理和相关课程,甚至可以开办社区护理专业,培养高层次社区护理人才;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和合作,一方面可以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为我们培养社区护理人才,另一方面可以送有关人员出国参观学习、深造。
5.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操作模式国外较成熟的护理模式如上所述,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与社区为伙伴”的模式较适合进行个案护理,另两个模式则侧重公共卫生及护理程序操作。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整体护理工作,强调护理程序,并对循证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了一些应用及探讨。我们可结合这些工作的全面推进,与社区护理工作相结合,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更好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