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眼部有许多合并症,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胰岛素尚未问世之时,许多糖尿病者往往由于体内代谢高度紊乱,产生酮体、酸中毒、昏迷而造成死亡,因此没有足够的存活岁月发展到眼底出现病变。本世纪20年代以后,胰岛素以及各种抗糖尿病药物有效地控制了糖尿病的进展,使许多患者寿命延长多年。但是糖尿病的控制,并不意味着患者的体内代谢情况已经完全达到了生理上的正常状态。往往在许多年后出现了眼底的改变。这样,近五十年来在糖尿病的治疗死亡率逐渐降低,而失明率逐渐增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并不决定于糖尿病本身的严重程度,有无自觉症状,是否依赖胰岛素等,而是主要决定于病期的长短。视网膜病变很少在糖尿病三年之内见到。Lundbeck(1955)统计在40岁后发病时间不长的糖尿病人,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只不过4%;Dollfus(1957)统计一组患糖尿病达18年以上者,90%有视网膜病变。Dolger.(1947)检查一组病程长达25年之久的糖尿病者,几无一例没有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人往往由于治疗不彻底,或只是问断性治疗,加上自觉症状轻微。自以为安全,而忽视了本病的潜在的危险性。此外,普通人口中还存在着一批未被诊断出来的糖尿病者,由于自觉症状很轻,并无“三多”症状,长期没有被发现;就是这些人,在多年之后出现了眼底改变。他们往往先就诊于眼科医生。因此眼科医生不但对已经诊断为糖尿病者需要密切追踪观察,而且还要熟悉糖尿病的眼底早期征候,以期能将一些首先主诉眼部症状的糖尿病人筛选出来。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可引起两种类型视网膜病变——增殖性和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在非增殖性(单纯型)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小毛细血管发生破裂和渗漏。在每一膨大的毛细血管破裂之处,形成一有血蛋白沉淀的小囊。医生根据眼底检查可发现这些改变。荧光素血管造影(一种诊断方法,医生于患者静脉注射染料,待染料随血流到达视网膜时进行眼底照相)有助于确定病变的程度。早期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可不引起视力下降,但视网膜小片出血可引起局部视野缺失、如果出血累及黄斑部,视力将明显下降。深海胰岛素实为一种改善改善胰岛功能,辅助调节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提纯物质。
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损害刺激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有害无益,其可引起纤维增生,有时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也可长入玻璃体或引起玻璃体出血。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相比,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性更大,其可导致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糖尿病。治疗方法之一是激光视网膜光凝术,将激光束对准新生血管光凝,以破坏新生血管和封闭渗漏的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