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孕激素疗法暂时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的继续发展。常用的药物为:炔诺酮(妇康片)、甲地孕酮(妇宁片)、安宫黄体酮(甲孕酮)口服。
(2)假孕疗法长期服用大量高效孕激素辅以小剂量雌激素防止突破性出血,以造成类似妊娠的人工闭经,称为假孕疗法。临床上常用高效或长效孕酮类药物,如己酸孕酮、安宫黄体酮、甲地孕酮、炔诺酮等,加用一定量的雌激素。该方法的应用,可使异位内膜组织产生蜕膜样变,间质水肿,达到内膜坏死、萎缩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使症状明显缓解,病灶缩小或者消失,症状缓解率达80%,好转率为20%~40%,但停药后复发率高,且可发生突破性出血,目前应用较少。
(3)假绝经疗法达那唑为17a-乙炔睾酮衍生物,具有轻度雄激素作用,也有蛋白合成功能,不具有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用药后暂时减少卵巢激素的分泌,使子宫内膜萎缩,致短暂绝经,故称为假绝经疗法。有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通过下丘脑抑制排卵前高峰的出现,并能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以抑制内膜生长。在用药期间,排卵功能受到抑制,痛经症状迅速消失,治疗结束后30~45d恢复排卵功能,并可提高受孕率,受孕率可达50%.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水肿、乳房缩小及更年期综合征,如头痛、潮热、性欲减退等。由于该药由肝脏代谢,用药期间GPT明显升高,患者常常因此而中途停药,但停药后GPT可转为正常。
(4)雄激素治疗一般应用小剂量甲基睾丸素舌下含服,连续用药3~6个月;或者大剂量丙酸睾丸酮治疗,25mg肌内注射,每周2次。以上两药每月总量不可超过300mg.大剂量雄激素治疗,可通过下丘脑-垂体抑制排卵和至闭经;小剂量应用可间接地通过抗雌激素作用或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影响局部代谢,使异位内膜软化和退化。个别病人用药后可出现男性化征象。雄激素的应用一般适宜于接近更年期或绝经后的患者。
(5)孕三烯酮(内美通)为19去甲睾丸酮的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抑制垂体FSH及LH分泌,抑制排卵,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异位内膜萎缩。用法:2.5mg每周2次,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连续服药3~6个月。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可耐受。其不良反应为阴道点滴出血,体重增加、潮热等。
(6)促性腺激素激动剂(GnRH-a)为人工合成的9肽类化合物,其作用比天然的GnRH强数十倍。用药后,与垂体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下降,出现暂时性绝经,故在临床上也称为药物性卵巢切除。用药后可使异位病灶萎缩和消失,症状改善。临床上可应用的GnRH-a制剂有多种,有鼻腔喷雾和皮下注射等。其不良反应为由于低雌激素水平所致更年期综合征。
(7)三苯氧胺(TMX)为一种非甾体类抗雌激素类药物,为双苯乙烯衍生物,其顺式异构体具有雌激素作用,逆式异构体具有抗雌激素作用。通过与细胞浆中ER竞争性结合,形成TMX-ER复合物,转运至细胞核内长期潴留,复合物最初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但以后由于不能更新产生胞浆ER,而最终表现为抗雌激素作用。可使症状明显缓解,体征也有所改善。其不良反应为轻度潮热、出汗、月经不规则等,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但由于其致癌作用的存在,目前基本未用,或应用较少。
(8)米非司酮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能取代体内孕酮,与孕酮受体相结合抑制孕酮活性,继而卵巢黄体溶解,体内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下降。故长期连续用药可导致闭经,使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萎缩。该法的应用目前正在临床试用、观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