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致龋微生物的宿主,其解剖结构、理化特性和排列与对龋病的易感性以及与细菌的黏附和菌斑的形成都有着密切关系。
1)牙齿的排列:拥挤或排列不齐的牙齿的交界处以及正常牙列中两牙间的邻面,不易被唾液冲洗或自洁作用所清洁,这些部位容易首先发生龋损。
2)牙齿结构:后咬合面有复杂的窝沟结构,食物碎片和微生物易于嵌入,而不易被探针及牙刷毛清除,成为龋病易感区。牙对龋病的敏感性与窝沟深度呈正比。深的窝沟不易探入,且窝沟深部有菌斑形成,不易清除;食物碎片和细菌也容易在窝沟内滞留,形成临床上常见的窝沟龋。
3)牙表面:牙各表面对龋的敏感性不尽相同,某些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面易患龋,另一些表面很少波及。如下颌第一磨牙各表面患龋病的顺序为咬合面、颊面、近中面、远中面和舌面;而上颌第一磨牙依此为咬合面、近中面、腭面、颊面和远中面;对于上颌侧切牙,舌面较唇面更易患龋。这些差别的形成部分由于形态学的原因所致,如下颌磨牙颊沟、上颌第一磨牙腭沟和上颌侧切牙舌窝形成的滞留区易患龋。
4)牙齿的理化特性:牙齿所含成分的量和矿化程度都可以影响其对龋病的易感性。釉质发育不全的牙齿容易患龋而且严重。牙齿硬组织中碳酸盐含量高可以增加牙齿溶解性,牙骨质中碳酸盐和有机物含量高,当牙龈萎缩时,牙骨质暴露于菌斑,易溶解脱矿。因此,老年人根面龋发病严重。釉质中氟、锌含量较高时,患龋的几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