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稳定情绪:在家庭诊治中,医务人员要以热情的态度,尊重、关心患者,说话要注意语言艺术,禁用刺激性语言,以高尚的医德稳定患者的情绪,为今后的康复奠定基础。例如一男性患者,30岁,头面部损伤后瘢痕挛缩,口眼歪斜,平时帽沿拉的很低与墨镜形成一体,几乎遮住整面孔,家访时他沉默不语,唯恐别人嘲笑他,我们发现了他的心态后,就用适当的言语开导他、尊重其人格。在治疗上为其提供方便,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康复效果良好。
3.1.2面对现实:部分患者伤残后否认或回避现实,甚至有不切实的空想,我们通过家庭病房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面对伤残后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向其提供身残志坚的实例作为榜样,使其树立信心、振作起来,面对生活。例如一男性患者,50岁,因工伤残瘫痪,长期与家人分居,性格古怪,医护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直诚地与他一起分析病情,精心治疗与护理,使其面对现实、自强不息,利用残余功能,一边康复治疗,一边料理生活,做到“残而不废”。
3.1.3争取家属配合:家属对伤残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医务人员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还要督促家属关心、安慰患者,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例如一男性患者,35岁,脑外伤后左侧肢体活动不灵,生活不能自理,既因拖累妻子而内疚,又怕妻子提出离婚,我们一边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一边做家属的工作,并让小孩常去陪伴他,患者终于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3.2差异性不良心理的护理原则:对性格外向者,护士要多与他交谈,帮患者正确分析病情。对性格内向者,要求护士主动接近,掌握其内心世界,多以行动打开患者的心扉,使其消除偏见、多虑的不良心理。对软弱型者,医护人员要从多方面照顾患者,用典型事例说服患者,使其鼓足勇气振作起来。
总之,伤残家庭患者不同于其他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要,医务人员必须对其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