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是否改变:询问患者有无胸闷、心悸,如发现有变化应及时向医师汇报,给予及时处理。嘱患者将内瘘侧肢体抬高30°,可采用上臂吊带悬吊上肢前臂于功能位,以促进静脉回流。患侧肢体避免受压,可采用平卧或健侧卧位,禁止在患肢测血压、输液,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出血等情况。
2.观察动静脉瘘管是否通畅:术后24小时内用听诊器在切口近口端听诊,1次/2小时,并用手指触摸静脉端,听到杂音或扪及震颤表示动静脉瘘管通畅,同时观察杂音的强度、传导方向、距离、静脉扩张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做好生命体征监测,若出现杂音及震颤减弱或消失,应查明是否因包扎过紧或有栓子或血栓形成,应及时联系医生。必要时施行动静脉内瘘再通术。
3.观察切口外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炎症现象:注意局部卫生,保持敷料干燥,观察末梢血管充盈情况,手指有无发冷、麻木、疼痛等缺血表现。
4.观察瘘管的功能:监测动静脉瘘管通畅情况,为了促进内瘘尽早成熟,通常1~2周后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好的情况下,做一些“健瘘操”,每天用术侧手捏橡皮球或健身圈3~4次,每次10~20分钟,也可用手、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吻合口上方轻压至静脉中度扩张为止,每次5~20分钟松开,每天重复2~3次,均有助于内瘘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