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软组织损伤表现为伤口疼痛、出血、瘀血斑,重者可出现休克、发热、畸形、功能障碍、合并感染,伤口的形态和深度随致伤物、致伤力而异。
1.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贫血征象、尿量等,并认真记录。即使有些较轻的损伤也不能大意,避免潜在的危险对病人造成危害。
2.患肢或受伤局部抬高、制动、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以减少出血或再损伤。
3.观察伤口出血情况,根据出血部位,及时止血。如果伤口出血较多,可能由较大血管损伤,紧急情况,可用双手卡压伤口近心端肢体,或加压包扎伤口。若能看到或找到损伤的血管,用钳峡止血最为理想。如用止血带,一定要记录时间,每隔1h左右放松1次,3~5min重新扎上。同时,尽快做好术前准备,配合医生手术探查,止血。
4.观察疼痛的程度时性质,疼痛与损伤的程度和局部的活动度有关,损伤越严重,局部活动度越大,疼痛越剧烈。疼痛一般在伤后2~3d开始缓解,伤口周左右可适应。如果疼痛没减轻反而有加重趋势,可考虑感染的可能。
5.观察肿胀程度。损伤后的肿胀程度与损伤部位的结缔组织特征和血管分布有关,结缔组织、血管丰富的部位肿胀明显。
6.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肢体软组织损伤可累及血管,造成血管损伤部位远端血液循环障碍,甚至造成肢体缺血性坏死。因此要注意观察肢端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及疼痛性质,和是否有被动牵拉指(趾)痛。包扎后的伤口应注意敷料和外固定的松紧度。如发现肢端皮肤苍白或紫绀,温度明显低于健侧,动脉搏动消失为肢体缺血的表现,应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7.观察神经功能。肢体损伤也可使神经损伤,应注意观察肢体的运动和皮肤的感觉情况,以便早发现早处理。